临近鼠年春节,“新冠”疫情汹涌来袭。截止2020年2月4日12时,全国确诊20471例,死亡426例,感染人数已远远超过2003年SARS。据顶级医疗期刊《柳叶刀》于1月24日发表的研究显示,首批确诊感染2019-nCoV的患者中,大约有1/3(13例)发展为重症肺炎,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其中2例(15%)患者接受了ECMO治疗,3例(23%)出现急性肾损伤,接受了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治疗。
提起CRRT,不一定全院医护人员都知晓,但是提起“血透姐姐”,我想,五院人应该都知道。她们的身影,穿梭在全院各个角落,几乎无所不及,近至我们楼下的“ICU”,远至,本和我们没有太大关系的“羁留病房”。平时如此,这种特殊时期,我们“血透人”又怎可能置身事外呢?
1月29日那个下午的场景,就像一幅图,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午觉起来,睡眼惺忪,伸手拿起手机,微信群柯主任说“在和钟南山教授团队视频会议讨论中,CRRT方案等一下确定”。 “嗖”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比过年收压岁钱都要“激动”,蓬头垢面地冲进厨房,对闺蜜说“我好怕,感觉等会儿就要上前线了”!虽然一开始就积极响应医院号召,主动报名支援一线,也参加了医院组织的防护培训。但是,就在这一刻,我害怕了,害怕再也回不了家,再也见不了远在他乡的父母亲,害怕还没结婚,只过了人生的五分之一,就呜呼哀哉!
晚餐刚做好,摆上桌,科室殷护长电话道“董毅,有个新冠患者要开CRRT,你作为科室总带教以及CRRT培训者,愿意给大家做个榜样吗?可以的话,需要立刻回来呢!”我的嘴巴就像安装了“AI控制开关”,毫不犹豫就回答“好的,我马上回来。”当下,我知道,我的命不只是自己的,是五院的,更是国家的。心里瞬间没有了恐惧,没有了多余的顾虑。立刻起身,收拾行囊,出发医院。
护长根据自愿报名人数,结合家庭情况和身体素质,临时成立五人“新冠RT团队”,安排紧急去RICU参加实操培训并上岗,那时,我见到了截至目前临床最简易最快速的排班。一天24h,每4h一轮班,只有5个护士,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有一名护士要上两个班!当时什么都来不及想,只知道作为共青团员、医护人员,一线需要时,我便立刻履行我的责任和义务。
突然开展新冠患者的CRRT治疗工作,我们“血透人”也要和其他科室队友一样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工作,除此之外,接触新的团队和环境,我们需要和多学科医护人员沟通协作,同时,我们还面临最新款CRRT机使用的操作压力。万事往往开头难,很快,我的队友有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小状况,如睡眠严重不足所致的头痛、熬夜着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及全身肌肉酸痛等。或许会有人内心联想到“新冠病毒肺炎”的症状,但还好,经过休息症状得到缓解,解除了内心的惶恐不安。因为这时候我们考虑的不单单是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假若一个人倒下了,影响的是一个大的队伍。
为了能让队友们踏实地投入工作,我一边为大家提供生活饮食和心理上的支持,另外及时和科室领导沟通反映现状。为了满足团队的工作需求,科室临时召开区会,同时与护理部于翠香主任沟通,最后医院再增援2名护士来配合完成治疗。
作为CRRT团队护士,我深知精准液体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已不知有几个夜晚,躺下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乃或一晚上反复醒来多次,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思考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准液体管理,如何去做好我们医护合作,达到大家满意。最终,与柯剑婷主任、殷金梅护长和郭远护长沟通,决定制作一张属于我们新冠患者的精准液体管理登记表。让我们很欣慰的是,张艳艳护长在此期间,积极主动给予我们帮助,使我们深深融入了RICU这个大团队。逐渐,我们面对的困难迎刃而解,生活也游刃有余。
医院的住宿、饮食、交通、环境等都安排的很满意,也很亲民。队友欢欢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迎来了“18岁”生日,我们一起戴着口罩保持恰当的距离默默唱生日快乐歌庆生。爸爸妈妈们看着女儿稳定下来,也不再担忧和难过……
钟南山院士曾经这样评价护士:
“一个护士好不好,最重要的是那颗心,很多病人在走的时候都舍不得护士,为什么?是护士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温暖了那颗心,从他们暖心的安慰、美丽的微笑、轻柔的话语,使得病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阳光、看到了未来。这就是我们护理默默的为医疗做出的贡献!”
抗疫生活,越走越勇敢,越走越顺利。春分将至,我们抗疫人员的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只要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定可以等到春暖花开之时,繁荣与共!
本文作者:董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护士
图片来源: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