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9万人确诊淋巴瘤,约5.2万人死于这种肿瘤,尽管部分淋巴瘤患者有希望治愈,实现长期生存,但目前我国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依旧很低,5年生存率仅38.3%。
为给患者提供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的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开设了淋巴瘤专科,隶属于血液肿瘤科。
诊疗范围
各种亚型的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中枢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等。
病例1
28岁的小罗(化名)近期出现了胸闷、心悸、腹胀,症状进行性加重,医生行PET-CT检查后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淋巴瘤可能性大,进一步病理提示为伯基特淋巴瘤。中大五院淋巴瘤专科诊疗团队在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下给予患者预处理减瘤化疗和高强度的靶向化疗,目前患者淋巴瘤病灶完全缓解,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正在定期进行巩固治疗。
3个月后PET-CT评估患者淋巴瘤病灶完全缓解
病例2
20岁的小田(化名)感冒后无意间发现他左侧颈部出现一个约鹌鹑蛋大小的肿物,未引起重视,后来他的双侧颈部淋巴结也肿了起来,并伴有胸闷不适,于外院行抗炎治疗后肿物没有消退,到中大五院就诊。
医生检查发现小田双侧颈部、左侧锁骨上窝、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淋巴结活检提示为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淋巴瘤专科诊疗团队耐心与小田及父母解释病情,并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3个月的靶向化疗及放疗后,患者淋巴瘤完全消退。
淋巴瘤越来越“青睐”年轻人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有100多种病理类型,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淋巴瘤患者数正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中大五院血液肿瘤科曾林涓主任表示,淋巴瘤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15-30岁和>50岁人群)。但近年来,中青年群体患者明显增多。
现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频繁熬夜加班,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或放射性的环境中,体力明显严重透支,导致长期过度疲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随着自身免疫力减弱,淋巴瘤也更容易“乘虚而入”。
并非绝症 半数以上患者能治愈
很多人认为淋巴瘤是“不治之症”,这是个误区。虽然是恶性肿瘤,但淋巴瘤有100多种病理类型,其恶性程度差别非常大。有些类型同良性疾病相似,患者能长期生存;有些则恶性度很高,进展快,患者生存期短。
世界卫生组织把淋巴瘤定义为可治愈的肿瘤,特别是霍奇金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前者治愈率可达80%以上,后者治愈率为50-70%。总的说来,淋巴瘤属于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肿瘤。
曾林涓主任指出,淋巴瘤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遵医嘱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瘤起病隐匿,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患者往往因没有及时就诊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关键
淋巴瘤多出现在颈部、腋下或大腿根部的位置,但除了实体包块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不明原因长期发烧、全身皮肤瘙痒、盗汗、咳嗽、消瘦等症状。
曾林涓主任提醒,淋巴瘤的诊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及时活检手术取到足够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至关重要。市民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于淋巴结肿大经过抗炎治疗6周仍不消退的患者,要及时行淋巴结切除活检明确病理,以免延误治疗。此外,市民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定期进行淋巴检查。
目前,医院病理科已常规开展淋巴瘤常规病理以及分子诊断和二代测序,这对于淋巴瘤精准诊断、分型、预后风险分层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确诊淋巴瘤的患者,淋巴瘤诊治团队将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预后评分等,在遵循指南及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制定出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率,提高治愈率。
文章链接:
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xqc4cp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