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本报记者 蔚宁 摄影 本报记者 雁行
结晶体大家都知道,从饱和溶液里析出的东西,比如盐和白糖。要是血液里某种物质饱和了,也会结晶。比如血液中尿酸超过一定水平,就会以尿酸结晶的形式沉积在关节里或者肾脏里,引起关节痛甚至畸形,或者肾脏病变。这种病就是痛风。
中大五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孙辽近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不仅仅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还有高尿酸,而血液中尿酸若长期超高,就有可能引起痛风。
孙辽介绍,山东沿海城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是,中国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达20%以上,痛风发病率则近3%。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是没有症状的,一旦出现症状,即为痛风。因此,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查血尿酸,而痛风患者则应及时就医,一些早期患者经过恰当的治疗后,部分尿酸结晶可从关节重新回到血液,而得到缓解。如果放任不管,严重的甚至致残。
男性高于女性 沿海高于内地
孙辽介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当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或尿酸性尿路结石时,都称之为痛风。
嘌呤是英语Purine的音译,它是身体内存在的一种代谢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嘌呤对人体是有用的,与能量供应、代谢调节等有关。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嘌呤的来源,80%是内源性的,来自人体自身,20%是外源性的,来自食物,比如海鲜和肉类等,像肉汁,每100克中嘌呤含量160~400mg,动物胰脏更是高达825mg。
嘌呤高,尿酸就高,排泄不及,在血液中的浓度变高,就可能结晶而出现痛风。
因此,痛风跟“三高”一样是一种“富贵病”。据中科院广安门医院专家的研究,1958年以前中国的文献中仅有25例痛风病例报告,而到80年代以来则显著增加。日本是在60年代经济腾飞,伴随而来的是痛风成为日本人较常见的疾病。
台湾的一项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痛风患病率较高的人群饮酒量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饮酒也是痛风重要的危险因素。
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来,广州地区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从20%上升至26%左右。
根据最新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总体呈现高发生率、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沿海高于内地的流行趋势。
高尿酸血症越严重 痛风概率越高
孙辽告诉记者,高尿酸血症一般没有自觉症状,一旦有症状,就意味着出现了痛风。虽然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终生不出现症状,但高尿酸血症的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引发痛风的概率越高。
据介绍,痛风起病急,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表现,这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坚硬如石。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鸡蛋,常见于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有少数病人的痛风石还可能出现在声带、眼睑、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
孙辽介绍,急性关节炎初起时,若及时就医,经饮食、药物控制后,部分痛风石可以缩小乃至消失,也就是说,早期痛风,是可逆的。但若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就会进展为慢性关节炎,受累关节逐渐增多,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出现功能障碍。
痛风可累及肾脏,出现痛风性肾病,尿酸盐可沉积于肾髓质,导致肾小管变性、萎缩、肾小球硬化,最终肾衰竭。尿酸盐沉积还会引起尿路梗阻而发生急性肾衰竭。
仅靠饮食不能完全控制 患者不要自行用药
一位珠海的朋友告诉记者,他已知道自己痛风了,但从没有为此就医。询问原因,说是朋友圈中痛风的人挺多,有的人治来治去也没好,不如自己饮食注意些,少吃嘌呤含量高的东西。
孙辽说,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他解释,很多患者在血尿酸降到正常值后,自行停止服药,以为光靠饮食控制就可以了,结果多数人血尿酸指标反弹升高,导致痛风反复发作。这是患者不遵医嘱的结果,而不能用来说明治疗无效。
孙辽说,饮食上减少嘌呤的摄入的确对控制痛风是有帮助的,但其作用远没有大家想象的大。血尿酸指标高,一方面是体内尿酸合成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但90%的患者是因为排泄减少,只有不到10%的患者因尿酸合成增加引起,饮食控制只能减少体内尿酸合成的原料,使尿酸合成减少,不能改善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当血尿酸降至正常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维持量,然后长期维持治疗。
有些人痛风发作时自行用药,比如使用抗甾体类药物,果然疼痛就减小了。孙辽说,其实,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病例即使无任何治疗,亦多可于疾病发作3~10天内逐渐自然缓解,并非一定是抗甾体类药物的功劳。
孙辽告知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用药,毕竟医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因为专业划分越来越精细,非专科医生也未必能正确处置。举例来说,痛风患者常用的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在慢性期使用是可以的,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但有些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时单独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这非但不能解除刻骨铭心的剧痛,反而可能使血尿酸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加重病情,延长发作过程。
痛风疾病,要早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孙辽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