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殷贝报道:如今,耳聋、耳背、耳鸣已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了,由于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都市白领成为高发人群。孩子的听力健康也备受关注,各种原因导致的遗传性耳聋时有发生……3月3日是全国第17个“爱耳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耳鼻喉科专家,为市民的耳朵健康答疑解惑。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入睡时,没有外部声源时,耳边却突然响起一种音量不大但清晰的嗡嗡声,这种无端出现的声音如果持续存在,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睡眠障碍和抑郁等。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陈舒琳解释说,耳鸣可分为继发性耳鸣和原发性耳鸣。继发性耳鸣是由多达1000多种的明确病因导致,大部分可以通过控制原发病或者消除病因可以减轻甚至治愈。
但临床上更多见的是原发性耳鸣,即没有明确病因导致的耳鸣,同时可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发生的早期,给予保护内耳毛细胞、改善内耳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听力,减少外周听觉系统异常信号产生,从而减轻耳鸣。而当发展为慢性耳鸣时,并不推荐药物治疗。而是提倡耳鸣再训练疗法,包括咨询和声治疗。另外,对合并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加入认知行为疗法,对提高耳鸣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陈舒琳建议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应避免噪声暴露,保证健康的饮食和睡眠,放松心情,并对基础疾病有效控制。另外,有持续耳鸣和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群,不妨将纯音听阈检测作为常规的年度体检项目,有利于医生更好的评估和动态观察耳健康情况。
而对于儿童的遗传性耳聋,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刘清明则建议,应“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提高听力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
为什么看似正常的父母可以孕育一个有基因缺陷的聋儿?耳聋为何传男不传女?用药如何导致耳聋?为什么有的孩子感冒后或摔倒之后听力就急剧下降?这些都可以用耳聋具有遗传性这个特征来解释。
由遗传因素所致,而与耳聋相关的遗传基因的突变在正常群体中并不少见,这是耳聋发病率之所以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遗传和环境互相影响导致耳聋发生的药物性耳聋,则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比如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极敏感,可以说是“一针致聋”。还有与摔倒、头部轻度外伤等有关的遗传性耳聋叫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这种患者刚出生时的听力损失不重,但是每次摔倒、甚至于跑跳运动或者是头部轻度外伤后均会出现听力下降。对于3岁以内的幼儿,家长很难发现,只是发现孩子对声音迟钝,越来越不愿意对家长的指令产生快速的反应,但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听力出现问题。
因此,对于每一个刚出生的新生儿,都要进行听力筛查直到6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听力损失导致言语障碍。据悉,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已全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0-6岁儿童听力保健及遗传性耳聋咨询工作。自2015年2月份至今,共基因筛查8287例,异常突变271例,其中可引起药物性耳聋同质性突变14例,接受耳聋咨询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