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身高180多厘米的大学生,由两个男同学搀扶至医院。表情比较痛苦的他还没坐稳就不停追问:“医生,我得的是痛风吗?我上网查了相关资料,无论是饮酒、吃海鲜还是动物内脏、老火汤我都没有摄入啊,重要的是我查了几次尿酸水平都正常。”但中大五院血液风湿科副主任徐景勃经过初步问诊肯定地告诉他,痛风的可能性非常大。经双源CT检查,其一侧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处显示有明确的尿酸盐沉积。
谈起痛风,很多市民都略知一二,尤其是在广东,发病率较高,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其实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2500年前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发现痛风与奢侈生活和饮食喝酒不节制的关系,只是古时痛风主要累及王公贵族,被认为是“王之疾病”(the disease of King)。如今,作为“富裕病”之一的痛风正逐渐成为常见病。但人们在对痛风的认识和诊疗上尚存不少误区,亟待规范。
误区一:只有尿酸高才是痛风
大多数情况下,典型发作的病人即使尿酸不高亦可诊断,比如大量饮酒、吃海鲜以后急性的关节痛。但有部分临床症状不典型而且尿酸不高的病人就容易漏诊,此时除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依靠精密的检测。徐景勃解释说,以前要看到痛风结晶的“真面目”只能依靠偏振光显微镜,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易操作。现在通过双源CT,患者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痛风结晶所在的部位以及大小,医生也可以精准地评估疗效。
误区二:中老年人才是痛风高发人群
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痛风的“生力军”。尽管没有明显的高嘌呤饮食,门诊还是经常有高中生、大学生被诊断罹患痛风。虽然病因不是很清楚,但和过度肥胖、压力过大和情绪失调有一定关系。若不及时诊治和饮食指导,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乃至影响学业。所以莘莘学子们更要管住嘴,迈开腿,到户外多运动。
误区三:不吃海鲜动物内脏,不喝啤酒就不会痛风
很多市民都认为:不吃海鲜不喝啤酒就不会痛风;痛风患者不能吃豆类和肉类;多喝果汁有益于健康;水果不引起尿酸增高……然而,痛风患者的饮食并非如此。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就不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果汁里含有大量果糖可促进尿酸生成,果糖含量高的水果也可使尿酸升高。
目前,医学界一致推荐的饮食习惯包括少喝含糖饮料和果汁;鼓励多吃新鲜蔬菜;少吃红肉、优选白肉;鼓励多吃果糖较低的水果,如樱桃、西瓜、草莓和菠萝等;少吃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如苹果、荔枝、香蕉和柚子等。最后还要注意热量的控制,证据表明控制热量可降低尿酸和减少痛风发作。肥胖的朋友每日饮食总热量为1600kcal/d。
徐景勃以前文提及的到中大五院就诊的大学生为例分析指出,患者没有过多食用含有极高嘌呤的海鲜、动物内脏老火汤和饮酒,但平时却酷爱饮用果汁和较甜的饮品;虽然个子比较高,但通过BMI指数的测定,还是偏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接近临界值;不爱运动,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近几个月都在准备重要的考试,压力过大。因此即使尿酸正常,但一侧足部的双源CT显示有明显的尿酸盐沉积。本报记者 殷贝
相关链接:
秋水仙碱不适用于慢性痛风
记者采访中,作为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很多痛风患者都知道秋水仙碱,大多数也多服用过。但对其认识却比较模糊,比如是否只能在急性发作期使用,以及用法是否应该按照传统模式等等。
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早在公元6世纪就提出了用秋水仙碱治疗痛风。1763年,秋水仙碱被公认是治疗痛风最有效的药物。徐景勃介绍说,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腔内的尿酸盐结晶有白细胞趋化作用,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致细胞坏死,释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进而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导致发病。秋水仙碱可以降低白细胞活动及吞噬作用,减少乳酸形成,由此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减轻炎症反应而产生止痛作用。基于此,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各地指南均将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类固醇激素一起,纳入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一线治疗药物。
但每种疾病都有其复杂性,如何选用应结合患者既往对药物的反应、有无其他合并症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定。一般而言,急性痛风发病24小时内就应给予药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而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早期痛风的治疗更为安全。但秋水仙碱并不能降低尿酸,对慢性痛风治疗并无疗效。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肝、肾和心功能不全患者也禁用。
同时应注意,关节痛急性发作期不宜进行降尿酸治疗,应以止痛、抗炎和严格饮食低嘌呤为主,待疼痛缓解后再行降尿酸治疗。但已经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时则不需停用。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