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罹患肺癌,还能生存多久?相信很多人对此都并不乐观,其实不然。即使是死亡率最高的肺癌,如果早期发现,也可以有80%的根治率。在中大五院放射科主任柳学国看来,影像学的早期筛查就像“侦察兵”,可以发现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杀手”的“蛛丝马迹”和重要“证据”,给临床医生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给患者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
从“蛛丝马迹”中筛查早期肺癌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首位的肺癌因其早期筛检困难,和肿瘤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其成为我国10大癌症死因之首。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肺癌检出率的不断提升,目前通过低剂量CT在筛查人群中一期肺癌检出率已高达80%以上。因此,如果能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肺癌也并不那么可怕。
“40岁以上吸烟或吸二手烟者,建议每年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这个方法已进入肺癌防治指南。”柳学国解释说,此举的意义在于能早期发现肺癌。由于肺癌早期常无任何症状,这时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实施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率很高。若等到出现不适症状时再就医,7成的病患经诊断已经发展成中晚期,5年的生存率不到15%。而体检采用常规的胸部X光检查很难看出1cm以下的结节,使得患者失去了治愈机会,大大影响了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随着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低剂量螺旋CT扫描目前已经成为早期肺癌筛查的最佳方法。并得到全球医师的认可和遵循,曾两次将其列入肺癌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中。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胸部X射线检查相比,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有效筛查出早期肺癌患者,并在6年内使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0%。为此,NCCN2013版的肺癌指南已经把低剂量螺旋CT作为早期筛查手段,列入更新后的诊治规范中。除了美国,目前在日本、欧洲等地,也已应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曾有一项针对55岁至74岁有抽烟病史民众的大规模肺癌筛检。研究显示,低剂量螺旋CT有助于发现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其检出率约为胸部X光的10倍。并且,相较于胸部X光检查,低剂量CT扫描在6年内使将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0%。数据调查表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所检查出来的肺部影像品质更好,且可侦测到小至0.5公分的肺部病变,辐射剂量也仅有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的26%,大大降低了受检者的受辐射剂量。已经成为肺癌早期筛查的新利器。除了美国,目前在日本、欧洲等地,也已应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作为国内最早推行并参与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进行低剂量CT筛查国际合作研究的医疗机构,中大五院从1994年开始进行肺癌低剂量CT筛查,至今每年参加筛查者超过5000人。其中普通人群检出率约为1%,而高危人群检出率则翻倍,发现了一批早期肺癌并手术根治。2003年加入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多中心合作研究中,实现数据联网,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肺癌诊治和随访处理的水平。
由此,柳学国特别提醒市民,正在吸烟、有吸烟史或吸二手烟严重的、有职业病史、肺癌或肿瘤家族史以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中老年人,应该对肺癌保持警惕。即使是没有症状的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一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普查。如果第一次检查没有问题,可以隔两年再做一次检查。“事实上,不仅只是肺癌,对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来说,能够及早发现,就意味着医生有更多选择,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而且患者愈后更好,甚至可以实现绝大部分患者的完全治愈。”
从心脑血管里找“证据”
除了肿瘤的早期筛查,CT血管成像(CTA)对颈脑血管病的筛查也卓有意义。记者在放射科的CT机算机屏幕上看到,一个正在跳跃的漂亮心脏上3D图片上,可以对冠状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堵塞等“证据”一览无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个仍是我我国死亡率第一的疾病。CTA筛查不但可以提供可靠的影像凭证,还可以对其将来会否造成心梗、脑梗等“心脑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柳学国介绍说,2013-2015年,该院头颈CTA检查病人约1900例,检查范围包括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对头痛、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患者进行评价;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等。到今年,每天都有十多例CTA检查病人。
在临床检查中,通过对颈血管彩超、经颅超声多普勒等对头颈血管的综合评估,显示CTA对于偏瘫、反复意识不清及视物模糊、反复头痛、头晕及剧烈头痛发作的患者的效果最佳。同时,针对患者对CT所产生的辐射的顾虑,不断改检查及后处理方法,不断降低放射剂量。柳学国举例说,普通胸部CT检查辐射剂量大概只有3—4毫西弗,相当于人体一年接受的大自然的本底辐射,而低剂量CT模式通常剂量低于1毫西弗,比起疾病本身所带来的伤害,确是微不足道。本报记者 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