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癌症成高发趋势,恐癌心理已成为社会公共心理的一种。此时,急需来一场癌症认识革命。针对患者关心的到国外就医,以及癌症的治愈性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的放化疗专家,看看他们怎么说。
张红雨:正确看待国内外癌症诊疗差异
时下,出国就医特别是去美国就医的肿瘤患者呈大幅增加趋势,在不少患者和家属看来,美国的治疗水平高。而事实上,只在筛查、诊断及治疗中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病人,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国内一些医院肿瘤治疗水平和发达国家相差并不大。
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腹部肿瘤化疗科主任张红雨指出,目前对于肿瘤的预防没有太好的办法,大部分的肿瘤在早期阶段比较容易治疗,一旦到中晚期,其治俞率大幅下降。所以定期体检筛查十分必要。而因经济及观念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定期体检,导致我国的肿瘤早诊率很低。以胃癌为例,日本的I期胃癌高达40%左右,而我国仅10%左右。
张红雨解释说,目前国际上有很多肿瘤治疗指南,如美国的NCCN指南,欧洲的ESMO指南,我国也有自己的癌症治疗规范。近20年,我国的肿瘤病人呈成倍增长之势。 相当一部分医院是近年才成立肿瘤科或尚无肿瘤科,导致肿瘤的治疗出现“百院治癌”、“百科治癌”的情况。同时,各个专业的医师缺乏专业资质认定,医疗处方和治疗方案随意性极大,致使肿瘤治疗缺少计划和合理化。而不规范的治疗,势必降低疗效和错过最佳缓解期,甚至造成耐药。倘若药物匹配不合理或剂量过大,则药物毒副反应就大,病人往往难以耐受或出现生命危险;反之,剂量过小亦对病情无显著作用。也因此,肿瘤化疗规范化、专业化,以及严格执行上岗制度尤显重要,原则上只有肿瘤内科专业的医生才能从事化疗。
此外,医院涉及肿瘤治疗的学科较多,如外科、化疗科、放疗科、介入科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治疗方法,患者经常无所适从。而各个科室的医生由于知识面的局限, 不少也仅从自己掌握的知识对病人进行治疗。但是否是最适合这个病人的最佳方式,并不十分确定。肿瘤多学科会诊(MDT)是一种将医院众多科室的医生联合起来,对一个病人情况进行汇总讨论的诊疗模式,它能将各科室掌握的最新知识汇集起来,结合病人的疾病分期,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最适合此病人的治疗方案。近20年,发达国家在肿瘤治疗中已全面实行MDT制度,而我国从近5到10年才在综合水平较高的医院实行MDT。中大五院从2016年开始在头颈、胸部和腹部肿瘤诊疗中,对每个有疑问的患者均进行MDT,对于减少病人就诊时间,实施最佳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王思阳: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主张温和方式积极应对
早在十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第一次提出,癌症其实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既然是慢性病,也就意味着发生缓慢,痊愈也慢。针对很多患者和家属对癌症到底能否治愈的疑问,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副主任、头颈肿瘤放疗科主任王思阳认为,与其执着于杀死癌细胞,最大限度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尽可能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使病人长期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和平共处”,才是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向。
王思阳分析道,正常情况下,细胞按照各自的生长周期进行新陈代谢,周而复始地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机体本身的影响,部分细胞的生长能力特别强,生长速度也特别快,出现了变异,以致产生“癌前细胞”。之后,大约有1/3的“癌前细胞”在各种促癌因素的作用下会发展成恶性肿瘤。不过,这一演变不会一蹴而就,其间通常有10-30年。因此,这一过程既可以预防,又可以通过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彻底治愈。
即使得了肿瘤,也不必过于紧张。癌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前,医疗界一直致力于将所有肿瘤细胞完全杀灭以根治肿瘤,有时远远超越了肿瘤细胞侵犯的范围和病人可能承受的限度。而患者和家属则因对癌症的认识不足,产生恐惧、孤独、绝望等“精神疾患”。以至于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是因病而死,而是被巨大的恐惧感压垮的。其实,肿瘤的发生,远比人们想象的普遍、常见。它只不过是一种与冠心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比较棘手,治疗有一定难度,但绝非不治之症。不少肿瘤患者5年以后可完全稳定,甚或治愈,不再需要定期用药。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有医学报告指出,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1/4左右的人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他们的死亡,也是因于其它疾病或原因。
而且,尽管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病情会呈进行性发展,但也跟大多数慢性病一样,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短时间内不会发作。从发作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将癌症定义为慢性病,从理念上讲是积极、主动的,为人们的防治预留了很多余地。换句话说,人们不再拘泥于“消灭”癌细胞,不再拳拳于“根治”癌症,而是主张换一种思路,以较为温和的、无毒的、少创伤的方式方法减缓癌细胞的增长速度,或缩小其体积。与此同时,更努力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撰文:本报记者殷贝 漫画:赵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