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珠中江地区首例肺移植手术在珠海完成
央广网珠海3月29日消息(记者 郭翔宇)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获悉,日前,珠中江地区首例肺移植手术在该院顺利完成。患者唐女士接受肺移植手术后的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今年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度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医院名单,中大五院获得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是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医院。
患者第四次肺源配型终获成功
今年68岁的患者唐女士,5年前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半年前出现情况恶化。再次就诊后被诊断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据介绍,而这种疾病的中位生存期仅仅2.7年,唐女士如继续发展将出现生命危险。
肺移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随后,家属和患者本人均同意做肺移植手术。经过4次配型评估后,唐女士最终配对成功,肺源在广西南宁。
为尽快获取捐献的肺组织,3月12日,工作人员从广州动身飞往广西南宁。3月13日6时,捐献供肺顺利获取,因供体冷缺血有效保护时间是6小时,工作人员争分多秒赶赴机场飞往珠海,航班8点准时到达,中大五院派遣了120救护车前往机场接机。在珠海交警的帮助下,45分钟后,供体到了中大五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供肺的修整。8点30分,两支肺移植团队快速为患者完成了全身麻醉,同时建立了体外生命支持“魔肺”——ECMO,随后,患者左侧病肺顺利切除并采样标本送检。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13日10时15分,教授何建行、曹庆东联手为患者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11时30分,所有吻合完成,患者情况稳定,开放肺动脉,肺脏慢慢转为粉红色,“新肺”开始工作。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
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术后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术后仍有五大难关考验
据中大五院胸心外科主任曹庆东介绍,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移植风险最高、难度最大。患者术后肺功能维护和感染预防是最大的难点,完成手术只是开始,肺移植团队所有成员团结协作,至少要通过气管吻合;呼吸维持,肺水肿控制,呼吸机调整;循环支持;感染预防;抗排斥药应用等五大关口的考验。攻克这些难关有赖于医院多学科间的通力合作。
中大五院院长单鸿表示,随着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珠海将为区域融合提供更强大的公共服务支撑。医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重点,继续提高综合救治能力。
《南方+》:“冰冷的肺又开始温热地搏动”! 中大五院完成珠中江首例肺移植
这是一场时间与生命赛跑的接力赛。
3月12日,68岁患肺纤维化晚期的唐阿姨迎来了生的希望。“如果没有肺移植手术,我们只能等死。”唐阿姨的女儿雪丽(化名)说。
经过4次反复配型,这一次远在广西南宁的供体肺源为唐阿姨带来了好消息。“从获取肺器官到‘装’入患者胸腔,必须要在6小时内完成。”中大五院胸外科主任、肺移植团队负责人曹庆东说。
3月13日清晨6时,医务人员成功获取捐献供肺。8时,从广西飞往珠海的飞机准时降落。45分钟后,被灌注液保护的肺组织稳稳地放在了手术台旁。
10时15分,唐阿姨的胸腔左侧空空,病肺已经被切除。主刀医生何建行教授、曹庆东教授联手为她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场“精密绣花术”牵动着门外雪丽的心。她说,“当时脑子完全一片空白,只有一个祈祷的声音:希望手术顺利。”
11时30分,所有吻合手术全部完成,随着肺动脉的开放,被灌注液清洗地“发白”的肺组织开始慢慢涌入鲜血,随之温柔地搏动着。
330分钟的接力赛,让生命获得延续。这例由中大五院完成的肺移植手术,也成功完成了珠中江地区肺移植“零”的突破。
肺移植手术难究竟在哪里?
“肺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和开放器官之一,因极易受感染从而导致移植手术的难度剧增。”曹庆东说,再加之患者年龄大、基础性疾病多,“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生死一线之隔。”
“只要有生的希望,我们还是想努力搏一搏。”雪丽说,在得知可以开展肺移植手术时,妈妈的存活期已经不到半年。“虽然知道风险性很大,但是这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等待。”
事实上,新肺成功装入唐阿姨的胸腔,只是肺移植手术的开始。3月14至17日,唐阿姨渡过了惊心动魄的4天,患者循环血压不稳,肺水肿,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呼吸道感染,痰液堵塞,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摆在了在肺移植团队的面前。
在两支肺移植团队联手攻关之下,最终,唐阿姨呼吸和循环情况趋于逐渐稳定,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她露出了笑容,满眼泪花;术后第9天,3月28日,唐阿姨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医保报销让器官移植走入“珠海寻常百姓家”
“我觉得我们十分幸运。”雪丽说,截至目前整个手术的开销已经超过80万,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项巨大的开支,“所幸珠海的医保政策将器官移植手术纳入保障范围,这次所有的费用预计可以报销九成以上。”
去年7月,珠海市正式实施《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及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该政策明确珠海市参保人在进行肝、肺、心脏、胰腺、小肠移植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除器官移植手术费外,其余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
“这些医疗保障也为我们坚定了治疗的信心。”雪丽说。
将探索境内外器官移植捐献“珠海模式”
2019年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度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医院名单,中大五院成功获得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成为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
随着唐阿姨首例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3月28日,中大五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大五院还将继续探索推动境内外器官移植捐献体系的形成,让拥有毗邻澳门的珠海医疗服务事业,更好地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服务。
“除了地缘优势之外,中大五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器官移植捐献体系。”中大五院肝胆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科筹建办公室主任李坚说,在获得器官移植资质之前,2016年中大五院就开始筹备器官移植的相关工作,成立了器官捐献办公室、脑死亡鉴定专家组、器官摘取移植专家团队、移植伦理委员会等;该院还与省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市卫建委等政府机构一同推广脑死亡捐献理念,并在全省率先开办器官捐献信息员培训班等。
“但在目前,由于立法、通关以及境内外医疗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器官移植捐献手术仅能在境内开展。”李坚说,随着珠澳合作、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需要,中大五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抓手,将探索境内外器官移植捐献“珠海模式”,为推动器官捐献移植事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都市报》:珠海首例!68岁阿姨在中大五院完成肺移植手术得以自由呼吸
南都讯 记者李洁琼 通讯员张嘉斌 近日,珠海人唐阿姨在中大五院成功接受肺移植手术,并实现自由呼吸。据悉,这是珠海首例肺移植手术。
不幸:肺间质纤维化末期,有生命危险
据悉,今年68岁的唐阿姨,5年前开始经常干咳,稍微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在外院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医生表示这是一种慢性病,会逐渐加重,无特效药可用,只能慢慢调养。
几年来,她的症状进展比较缓慢,直到半年多以前,她的双下肢开始浮肿,夜里平躺睡觉时常感到憋气、胸闷,情况越来越差,最后只能卧床休息,再也没法出门,到中大五院就诊,被诊断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而这种疾病的中位生存期仅仅2.7年,唐阿姨的病已经到了末期,如再发展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中大五院是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有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根据唐阿姨的具体情况,提出肺移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这一建议得到家属和患者本人的同意。
接力:跨越千里 从广西到珠海的生命接力战
经过4次配型评估后,终于有个在广西南宁的肺源与唐阿姨配对成功。
为尽快获取捐献的肺组织,3月12日,工作人员从广州动身飞往广西南宁。3月13日6时,捐献供肺顺利获取,因供体冷缺血有效保护时间是6小时,工作人员争分多秒赶赴机场飞往珠海,航班8点准时到达,中大五院派遣了120救护车前往机场接机。在珠海交警的帮助下,45分钟后,供体到了中大五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供肺的修整。8点30分,两支肺移植团队快速为患者完成了全身麻醉,同时建立了体外生命支持“魔肺”——ECMO,随后,患者左侧病肺顺利切除并采样标本送检。
手术:患者已经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
13日10时15分,何建行教授、曹庆东教授联手为患者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11时30分,所有吻合完成,患者情况稳定,开放肺动脉,肺脏慢慢转为粉红色,“新肺”开始工作。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
但考验才刚刚开始,中大五院胸心外科、ICU、手术麻醉医学部多名医护人员将患者从手术室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24小时守在该患者身边,确保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3月14至17日,这是惊心动魄的4天,患者循环血压不稳,肺水肿,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呼吸道感染,痰液堵塞,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摆在了在肺移植团队的面前,在两个团队联手攻关之下,最终,唐阿姨呼吸和循环情况趋于逐渐稳定,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她露出了笑容,满眼泪花,对着医护人员亲口说了声“谢谢”;术后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难点:术后要通过五大难关考验
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移植风险最高、难度最大。患者术后肺功能维护和感染预防是最大的难点,中大五院胸心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表示,完成手术只是开始,肺移植团队所有成员团结协作,至少要通过气管吻合;呼吸维持,肺水肿控制,呼吸机调整;循环支持;感染预防;抗排斥药应用等五大关口的考验。攻克这些难关有赖于医院多学科间的通力合作。
随着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需要为区域融合提供更强大的公共服务支撑。中大五院单鸿院长表示,医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凭借强劲的学科实力和高水平综合救治能力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羊城晚报》:重启生命!珠海完成首例肺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因其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誉为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今年1月25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18年度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医院名单,中大五院成功获得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成为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其中肺移植资质是珠中江三地首家。3月28日,记者从中大五院获悉,该院近日成功完成一例肺移植手术, 被严重肺病折磨多年的唐阿姨,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
首次移植生命“接力”
今年68岁的唐阿姨,5年前开始经常干咳,稍微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曾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属慢性病,无特效药可用,只能慢慢调养。半年前,唐阿姨双下肢开始浮肿,夜里平躺睡觉时常感到憋气、胸闷,情况差到只能卧床休息,无法出门。在中大五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这种疾病的中位生存期仅仅2.7年,唐阿姨的病已经到了末期,如再发展下去,会有生命危险。“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情演化结果,肺移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负责人曹庆东介绍,在其家属和患者本人同意下,医院决定为唐阿姨做肺移植手术。
肺移植手术紧张进行中
启动肺移植程序后,需等待符合配型的捐献器官的分配。经过四次配型评估后,医院终于在广西南宁找到了最为匹配的肺源。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决定携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领衔的肺移植团队,共同开展移植手术。为尽快获取捐献的肺组织,3月12日,工作人员从广州动身飞往广西南宁。3月13日6时,捐献供肺顺利获取,因供体冷缺血有效保护时间是6小时,工作人员争分夺秒赶赴机场飞往珠海,航班8时准时到达,中大五院派遣了120救护车前往机场接机。在珠海交警的帮助下,45分钟后,供体到了中大五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供肺的修整。8时30分,两支肺移植团队快速为患者完成了全身麻醉,同时建立了体外生命支持“魔肺”——ECMO,随后,患者左侧病肺顺利切除并采样标本送检。
3月22日,唐阿姨接受肺移植手术后的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病房监护治疗。被肺纤维化折磨5年后,她终于能自由呼吸了。
五大难关各个击破
“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移植风险最高、难度最大。”中大五院胸心外科主任曹庆东介绍,唐阿姨术后肺功能维护和感染预防是最大的难点,“患者年龄大,慢性疾病多,每一个环节都是‘生死之隔’。”曹庆东说,完成手术只是开始,还要通过气管吻合;呼吸维持,肺水肿控制,呼吸机调整;循环支持;感染预防;抗排斥药应用等五大关口的考验,“攻克这些难关有赖于医院多学科间的通力合作”。
曹庆东感叹,术后7天他几乎没离开过医院,随时关注情况的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所有人紧张又繁忙 ”。13日10时15分,为患者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11时30分,所有吻合完成,患者情况稳定,开放肺动脉,肺脏慢慢转为粉红色,“新肺”开始工作。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但考验刚刚开始,唐阿姨从手术室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医护人员24小时“守候”,确保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然而,3月14日至17日,患者循环血压不稳,肺水肿,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呼吸道感染,痰液堵塞,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摆在了在肺移植团队的面前,所有医护联手攻关,最终,唐阿姨呼吸和循环情况趋于逐渐稳定,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她露出了笑容,满眼泪花,对着医护人员亲口说了声“谢谢”;术后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区域协作指日可待
唐阿姨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珠海本地器官移植进入了新纪元。记者从中大五院获悉,该院还将继续探索推动境内外器官捐献移植体系的形成,让珠海医疗服务事业更好地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服务。“除了地缘优势之外,中大五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器官移植捐献体系。”中大五院肝胆外科主任、器官移植科筹建办公室主任李坚说,在获得器官移植资质之前,2016年中大五院就开始筹备器官移植的相关工作,成立了器官捐献办公室、脑死亡鉴定专家组、器官摘取移植专家团队、移植伦理委员会等;该院还与省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市卫建委等政府机构一同推广脑死亡捐献理念,并在全省率先开办器官捐献信息员培训班等。
“但在目前,由于立法、通关以及境内外医疗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器官移植捐献手术仅能在境内开展。”李坚说,随着珠澳合作、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需要,中大五院将探索境内外器官移植捐献“珠海模式”,为推动器官捐献移植事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中大五院院长单鸿院长则表示,医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凭借强劲的学科实力和高水平综合救治能力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珠报融媒》:零的突破!珠中江首例肺移植手术在珠海中大五院成功实施
“我们医院肺移植团队日前成功为一位珠海女性患者实施了肺移植手术,这也是珠中江首例。”3月28日,中大五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公布了这一信息。据悉,器官移植因其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誉为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
今年1月25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18年度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医院名单,中大五院成功获得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成为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其中肺移植资质也是珠、中、江三地首家。
68岁患肺纤维化晚期 器官移植迎来生机
今年68 岁的珠海市民唐阿姨,5年前开始经常干咳,稍微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曾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属慢性病,无特效药可用,只能慢慢调养。半年前,唐阿姨双下肢开始浮肿,夜里平躺睡觉时常感到憋气、胸闷,情况差到只能卧床休息,无法出门。在中大五院就诊后,被诊断为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这种疾病的中位生存期仅仅2.7年,唐阿姨的病已经到了末期,如再发展下去,会有生命危险。“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情演化结果,肺移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负责人曹庆东介绍,在其家属和患者本人同意下,医院决定为唐阿姨做肺移植手术 。
经过4次反复配型,远在广西南宁的供体肺源为唐阿姨带来了好消息。“从获取供体到‘装’入患者胸腔,必须要在6小时内完成。”
3月13日清晨6时,医务人员成功获取捐献供肺。8时,从广西飞往珠海的飞机准时降落。45分钟后,供体顺利进入手术室。
10时15分,唐阿姨的胸腔左侧空空,病肺已经被切除。主刀医生何建行教授、曹庆东教授联手为她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
何建行教授、曹庆东教授联手为患者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
11时30分,所有吻合手术全部完成,新的“肺”开始工作。
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但考验刚刚开始,唐阿姨从手术室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医护人员24小时“守候”,确保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让唐阿姨的生命获得延续。这例由中大五院完成的肺移植手术,也成功完成了珠中江地区肺移植“零”的突破。
五大难关一一击破 联合攻关摘取 王冠上的明珠
“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移植风险最高、难度最大。”中大五院胸心外科主任曹庆东介绍,唐阿姨术后肺功能维护和感染预防是最大的难点,再加之患者年龄大、基础性疾病多,“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生死一线之隔。”“患者年龄大,慢性疾病多,每一个环节都是‘生死之隔’。”
术后7天他几乎没离开过医院,随时关注情况的变化,术后的3月14日至17日,患者突然出现循环血压不稳,肺水肿,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呼吸道感染,痰液堵塞等情况,所有医护联手时刻待命联合攻关,最终,唐阿姨呼吸和循环情况趋于逐渐稳定,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她露出了笑容,满眼泪花,对着医护人员亲口说了声“谢谢”;术后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区域协作指日可待 将探索“珠海模式”
唐阿姨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市移植进入了新纪元。"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推动境内外器官捐献移植体系的形成,让珠海医疗服务事业更好地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服务。“中大五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地缘优势之外,该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器官移植捐献体系。”在获得器官移植资质之前,2016年中大五院就开始筹备器官移植的相关工作,成立了器官捐献办公室、脑死亡鉴定专家组、器官摘取移植专家团队、移植伦理委员会等;该院还与省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等机构一同推广脑死亡捐献理念,并在全省率先开办器官捐献信息员培训班等。
“但在目前,由于立法、通关以及境内外医疗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器官移植捐献手术仅能在境内开展。”随着珠澳合作、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需要,中大五院将探索境内外器官移植捐献“珠海模式”,为推动器官捐献移植事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中大五院院长单鸿表示,医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凭借强劲的学科实力和高水平综合救治能力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网易新闻》:重启生命!中大五院完成珠海首例肺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因其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誉为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地区、一家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2019年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度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医院名单,中大五院成功获得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成为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
3月22日,在中大五院,珠海人唐阿姨接受肺移植手术后的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病房监护治疗。被肺纤维化折磨5年后,她终于能自由呼吸了。
不幸:肺间质纤维化末期 有生命危险
今年68岁的唐阿姨,5年前开始经常干咳,稍微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在外院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医生表示这是一种慢性病,会逐渐加重,无特效药可用,只能慢慢调养。
几年来,她的症状进展比较缓慢,直到半年多以前,她的双下肢开始浮肿,夜里平躺睡觉时常感到憋气、胸闷,情况越来越差,最后只能卧床休息,再也没法出门,到中大五院就诊,被诊断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而这种疾病的中位生存期仅仅2.7年,唐阿姨的病已经到了末期,如再发展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幸运:第四次配型成功 她有了生的希望
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向唐阿姨和家属详细讲解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情演化结果,并指出,肺移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随后,家属和患者本人均同意做肺移植手术。经多学科讨论后,医院为唐阿姨制定了一整套围手术期的诊疗方案,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调整患者心功能,密切关注该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血糖水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启动肺移植程序,需等待符合配型的捐献器官的分配。经过4次配型评估后,唐阿姨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肺源在广西南宁,唐阿姨得知消息后义无反顾地要求手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决定携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领衔的肺移植团队,共同开展移植手术。
接力:跨越千里 从广西到珠海的生命接力战
为尽快获取捐献的肺组织,3月12日,工作人员从广州动身飞往广西南宁。3月13日6时,捐献供肺顺利获取,因供体冷缺血有效保护时间是6小时,工作人员争分多秒赶赴机场飞往珠海,航班8点准时到达,中大五院派遣了120救护车前往机场接机。在珠海交警的帮助下,45分钟后,供体到了中大五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供肺的修整。8点30分,两支肺移植团队快速为患者完成了全身麻醉,同时建立了体外生命支持“魔肺”——ECMO,随后,患者左侧病肺顺利切除并采样标本送检。
成功:患者已经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
13日10时15分,何建行教授、曹庆东教授联手为患者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11时30分,所有吻合完成,患者情况稳定,开放肺动脉,肺脏慢慢转为粉红色,“新肺”开始工作。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
但考验才刚刚开始,中大五院胸心外科、ICU、手术麻醉医学部多名医护人员将患者从手术室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24小时守在该患者身边,确保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3月14至17日,这是惊心动魄的4天,患者循环血压不稳,肺水肿,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呼吸道感染,痰液堵塞,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摆在了在肺移植团队的面前,在两个团队联手攻关之下,最终,唐阿姨呼吸和循环情况趋于逐渐稳定,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她露出了笑容,满眼泪花,对着医护人员亲口说了声“谢谢”;术后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难点:术后要通过五大难关考验
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移植风险最高、难度最大。患者术后肺功能维护和感染预防是最大的难点,中大五院胸心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表示,完成手术只是开始,肺移植团队所有成员团结协作,至少要通过气管吻合;呼吸维持,肺水肿控制,呼吸机调整;循环支持;感染预防;抗排斥药应用等五大关口的考验。攻克这些难关有赖于医院多学科间的通力合作。
据悉,中大五院器官移植学科群由胸心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学科,还有临床护理、临床药学和营养等多学科参与,所以,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不但体现了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中大五院器官移植团队有高级职称48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1人,医师系列博士占比23.74%,硕士占比65.47%。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多项。
随着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需要为区域融合提供更强大的公共服务支撑。中大五院单鸿院长表示,医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凭借强劲的学科实力和高水平综合救治能力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香山网》:重启生命!中大五院完成珠海首例肺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因其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誉为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地区、一家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2019年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度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医院名单,中大五院成功获得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成为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
3月22日,在中大五院,珠海人唐阿姨接受肺移植手术后的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病房监护治疗。被肺纤维化折磨5年后,她终于能自由呼吸了。
不幸:肺间质纤维化末期 有生命危险
今年68岁的唐阿姨,5年前开始经常干咳,稍微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在外院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医生表示这是一种慢性病,会逐渐加重,无特效药可用,只能慢慢调养。
几年来,她的症状进展比较缓慢,直到半年多以前,她的双下肢开始浮肿,夜里平躺睡觉时常感到憋气、胸闷,情况越来越差,最后只能卧床休息,再也没法出门,到中大五院就诊,被诊断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而这种疾病的中位生存期仅仅2.7年,唐阿姨的病已经到了末期,如再发展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幸运:第四次配型成功 她有了生的希望
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向唐阿姨和家属详细讲解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情演化结果,并指出,肺移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随后,家属和患者本人均同意做肺移植手术。经多学科讨论后,医院为唐阿姨制定了一整套围手术期的诊疗方案,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调整患者心功能,密切关注该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血糖水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启动肺移植程序,需等待符合配型的捐献器官的分配。经过4次配型评估后,唐阿姨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肺源在广西南宁,唐阿姨得知消息后义无反顾地要求手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决定携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领衔的肺移植团队,共同开展移植手术。
接力:跨越千里 从广西到珠海的生命接力战
为尽快获取捐献的肺组织,3月12日,工作人员从广州动身飞往广西南宁。3月13日6时,捐献供肺顺利获取,因供体冷缺血有效保护时间是6小时,工作人员争分多秒赶赴机场飞往珠海,航班8点准时到达,中大五院派遣了120救护车前往机场接机。在珠海交警的帮助下,45分钟后,供体到了中大五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供肺的修整。8点30分,两支肺移植团队快速为患者完成了全身麻醉,同时建立了体外生命支持“魔肺”——ECMO,随后,患者左侧病肺顺利切除并采样标本送检。
成功:患者已经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
13日10时15分,何建行教授、曹庆东教授联手为患者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11时30分,所有吻合完成,患者情况稳定,开放肺动脉,肺脏慢慢转为粉红色,“新肺”开始工作。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
但考验才刚刚开始,中大五院胸心外科、ICU、手术麻醉医学部多名医护人员将患者从手术室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24小时守在该患者身边,确保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3月14至17日,这是惊心动魄的4天,患者循环血压不稳,肺水肿,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呼吸道感染,痰液堵塞,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摆在了在肺移植团队的面前,在两个团队联手攻关之下,最终,唐阿姨呼吸和循环情况趋于逐渐稳定,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她露出了笑容,满眼泪花,对着医护人员亲口说了声“谢谢”;术后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难点:术后要通过五大难关考验
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移植风险最高、难度最大。患者术后肺功能维护和感染预防是最大的难点,中大五院胸心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表示,完成手术只是开始,肺移植团队所有成员团结协作,至少要通过气管吻合;呼吸维持,肺水肿控制,呼吸机调整;循环支持;感染预防;抗排斥药应用等五大关口的考验。攻克这些难关有赖于医院多学科间的通力合作。
据悉,中大五院器官移植学科群由胸心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学科,还有临床护理、临床药学和营养等多学科参与,所以,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不但体现了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中大五院器官移植团队有高级职称48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1人,医师系列博士占比23.74%,硕士占比65.47%。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多项。
随着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需要为区域融合提供更强大的公共服务支撑。中大五院李中和副院长表示,医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凭借强劲的学科实力和高水平综合救治能力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乐居财经》 :重启生命!中大五院完成珠海首例肺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因其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誉为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地区、一家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2019年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度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医院名单,中大五院成功获得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成为珠海市首家获得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
3月22日,在中大五院,珠海人唐阿姨接受肺移植手术后的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从重症监护室转入了普通病房监护治疗。被肺纤维化折磨5年后,她终于能自由呼吸了。
不幸:肺间质纤维化末期 有生命危险
今年68岁的唐阿姨,5年前开始经常干咳,稍微活动就感到胸闷气短,在外院被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医生表示这是一种慢性病,会逐渐加重,无特效药可用,只能慢慢调养。
几年来,她的症状进展比较缓慢,直到半年多以前,她的双下肢开始浮肿,夜里平躺睡觉时常感到憋气、胸闷,情况越来越差,最后只能卧床休息,再也没法出门,到中大五院就诊,被诊断肺纤维化,慢性肺心病。而这种疾病的中位生存期仅仅2.7年,唐阿姨的病已经到了末期,如再发展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幸运:第四次配型成功 她有了生的希望
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向唐阿姨和家属详细讲解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情演化结果,并指出,肺移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随后,家属和患者本人均同意做肺移植手术。经多学科讨论后,医院为唐阿姨制定了一整套围手术期的诊疗方案,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调整患者心功能,密切关注该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血糖水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启动肺移植程序,需等待符合配型的捐献器官的分配。经过4次配型评估后,唐阿姨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肺源在广西南宁,唐阿姨得知消息后义无反顾地要求手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中大五院肺移植团队决定携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领衔的肺移植团队,共同开展移植手术。
接力:跨越千里 从广西到珠海的生命接力战
为尽快获取捐献的肺组织,3月12日,工作人员从广州动身飞往广西南宁。3月13日6时,捐献供肺顺利获取,因供体冷缺血有效保护时间是6小时,工作人员争分多秒赶赴机场飞往珠海,航班8点准时到达,中大五院派遣了120救护车前往机场接机。在珠海交警的帮助下,45分钟后,供体到了中大五院,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供肺的修整。8点30分,两支肺移植团队快速为患者完成了全身麻醉,同时建立了体外生命支持“魔肺”——ECMO,随后,患者左侧病肺顺利切除并采样标本送检。
成功:患者已经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
13日10时15分,何建行教授、曹庆东教授联手为患者进行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心房的吻合手术。11时30分,所有吻合完成,患者情况稳定,开放肺动脉,肺脏慢慢转为粉红色,“新肺”开始工作。12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
但考验才刚刚开始,中大五院胸心外科、ICU、手术麻醉医学部多名医护人员将患者从手术室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术后监护治疗,24小时守在该患者身边,确保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3月14至17日,这是惊心动魄的4天,患者循环血压不稳,肺水肿,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呼吸道感染,痰液堵塞,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摆在了在肺移植团队的面前,在两个团队联手攻关之下,最终,唐阿姨呼吸和循环情况趋于逐渐稳定,肺移植术后的第5天,成功撤除ECMO;第7天,经过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后,唐阿姨的肺功能状态仍比较稳定,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续贯无创通气,她露出了笑容,满眼泪花,对着医护人员亲口说了声“谢谢”;术后第9天,呼吸循环稳定,能够自主咳痰,她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监护治疗。
难点:术后要通过五大难关考验
在所有脏器移植手术中,肺移植风险最高、难度最大。患者术后肺功能维护和感染预防是最大的难点,中大五院胸心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表示,完成手术只是开始,肺移植团队所有成员团结协作,至少要通过气管吻合;呼吸维持,肺水肿控制,呼吸机调整;循环支持;感染预防;抗排斥药应用等五大关口的考验。攻克这些难关有赖于医院多学科间的通力合作。
据悉,中大五院器官移植学科群由胸心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学科,还有临床护理、临床药学和营养等多学科参与,所以,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不但体现了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中大五院器官移植团队有高级职称48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1人,医师系列博士占比23.74%,硕士占比65.47%。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多项。
随着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需要为区域融合提供更强大的公共服务支撑。中大五院单鸿院长表示,医院将以器官移植学科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凭借强劲的学科实力和高水平综合救治能力为粤港澳三地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