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中大五院举办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启动仪式,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出席。
2001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山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时任中山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黄洁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作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推动者、作为中大五院建设和发展的见证者,近20年后,黄洁夫再次回到中大五院,见证珠海器官移植事业的成果,他会作何评价?他还将寄予哪些厚望?23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珠海采访了前来参会的黄洁夫。
去年全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逾2万例
南方日报: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现状如何?
黄洁夫:2015年,公民逝世后自愿无偿捐献成为中国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从2015年到现在,我国的器官移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关注,如果说全球的器官移植事业是一只大船,以前中国不在船上,而现在中国正逐渐引领这只大船的方向。
从数据来看,仅2018年,我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02例,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共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0201例,较2017年增加21%,中国公民器官捐献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器官移植需要纳入医保救助范畴中
南方日报:中国推进器官移植事业还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
黄洁夫:首先是器官移植手术的费用还比较高。器官移植手术作为一个救命的手术,它应该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产品由政府提供给人民,这需要一个改革的过程。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将肾移植、肝移植等移植收入纳入到医保大病报销的范畴里,医改进程中也体现着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
其次是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全国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是比较少的,2019年全国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最新数据是169家,而且这些医院并不是所有的器官移植都能做,有的是肝移植、有的是心脏移植,像中大五院能够同时拥有肝肾肺移植资质,是非常难得的。
另一方面是缺乏是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生。去年全国6000多例器官移植中,心脏移植才做了498例,肺移植仅404例。加快器官移植人才能力建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最后是器官来源的紧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排除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我们每年应该有30万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来救治生命,但是我们去年才进行了2万多例。我们要通过“施予受”这个平台,让更多公民了解器官捐献这个爱心善举,只有更多公民愿意参与进来,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才会走在更加宽广的道路上。
珠海要加快壮大器官移植团队
南方日报:珠海在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还需要有哪些提升?
黄洁夫:中大五院作为珠海首家器官移植医院,并且把器官移植事业作为医院一个重要学科进行重点发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让这个事业的推动有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初,中大五院获得器官移植的资质,经过了非常严格的审查,对于新一批发展的医院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目前,中国各大医院申请器官移植资质很多,但实际达标的医院非常少。
但中大五院要对标国家最先进的一流医院的移植技术,还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这其间最紧要的是人才队伍建设。广东许多医院在器官移植技术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先行者。如果珠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入紧缺的器官移植专家人才,壮大目前的器官移植团队,我相信珠海会成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一支“生力军”。
珠海器官移植事业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做贡献
南方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布局中,珠海要如何抢抓机遇?
黄洁夫: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粤港澳三地联系更加紧密,珠海拥有这个独特的地理优势,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就器官移植事业而言,珠海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医疗实力,应该成为我国发展医疗事业的其中一个“中心”,以其地缘优势联动港澳地区,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目前,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做器官移植的医生,也没有拥有器官移植这项医疗技术,珠海可以通过医疗卫生事业这座“桥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