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日。近年来,器官捐赠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而从感动无数人的“割肝救子”到刷爆朋友圈的“四城接力换心”,关于器官捐献移植的话题日前再度引发关注。
珠海首家开展器官移植的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下称“中大五院”)日前正式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同时开展多例器官移植手术,成为我省推动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生力量。
作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到珠海出席上述活动期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记者了解到,目前,“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已对接我国20多家公立医院。
去年器官移植手术逾2万例
南方日报: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现状如何?
黄洁夫:2015年,公民逝世后自愿无偿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从那时起,十余年来,我国的器官移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关注,如果说全球的器官移植事业是一艘大船,以前中国不在船上,而现在中国正逐渐引领这艘大船的方向。
从数据来看,仅2018年,我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02例,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共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0201例,较2017年增加21%,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盼器官移植手术纳入大病医保范畴
南方日报:您认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要实现更好发展,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黄洁夫:首先是手术费用较高。器官移植手术作为一个救命的手术,应该像一个公共卫生产品服务广大群众。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将肾移植、肝移植等移植手术纳入医保大病报销的范畴里,这也体现着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
其次是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全国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比较少,截至目前,全国拥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有169家,且这些医院并不是所有的器官移植手术都能做,有的能做肝移植,有的能做心脏移植。
再者是人才队伍缺乏。器官移植手术作为一项高端医疗技术,中国还比较缺乏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生。去年全国6000多例器官移植中,心脏移植498例,肺移植404例。
最后是器官紧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排除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我国每年大概有30万人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来治病,但是我们去年才开展了2万多例器官移植手术,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宣传器官捐献的理念,让更多生命可以得以延续。
“施予受”登记平台对接医院
南方日报:目前,我国在推进器官捐献工作成效如何?
黄洁夫: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器官捐献工作,通过“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器官捐献的理念。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做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才能够走向更宽广的道路。
当然,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与完成器官捐献,仍是两个概念。志愿登记表达的是一种支持的态度和意愿,是一种弘扬大爱、慈悲救人精神的体现。而完成器官捐献,则取决于公民逝世后是否达到符合器官捐献的临床医学状态,且需要公民直系亲属的同意。目前,“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已经对接全国20多家公立医院。
最关键的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南方日报:珠海在器官移植事业上可以担当什么角色?
黄洁夫:具体到器官移植事业而言,珠海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医疗实力,应该成为我国发展医疗事业的其中一个“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特别是,目前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做器官移植的医生,也没有这项医疗技术,珠海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加强联系,推动器官移植事业进一步发展。
南方日报:珠海在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还需要有哪些提升?
黄洁夫:目前,我国申请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有不少,但实际达标的却不多。今年初,经过严格审查,中大五院获得了器官移植资质,非常不易。这也让器官移植事业在珠海这一区域内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对标国内乃至世界先进的器官移植技术,珠海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最关键的正是人才队伍建设。如果珠海能够进一步引入器官移植专家人才,壮大目前的器官移植团队,我相信珠海会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一支“生力军”。
“我只是一名医生”
从普通医生到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从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到原卫生部官员,多年来,黄洁夫一直奔走在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一线,他率真的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5年,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分水岭。此前在饱受质疑下,黄洁夫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透明且让公众信任的器官自愿捐献体系。十余年间,我国不仅逐步建立起一套阳光透明的器官捐献移植体系,还推动越来越多的医院参与到器官移植的事业中。
采访中,面对记者抛出的一个个关于器官捐献移植的问题时,黄洁夫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清晰地说出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不回避也不闪躲,坦诚而具有建设性地回应。
在采访最后,他强调:“我只是一名医生”。在外界赋予他众多标签和评价时,他仍然以“医生”自居,而这也是他数十年来所坚守的职业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