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器官捐献:生死“器”约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作为挽救终末期疾病患者的“最后手段”,器官移植可以帮那些器官衰竭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3月25日,在中大五院,63岁的澳门人袁某成功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在此之前,50岁的彭晓彤不幸发生意外,全力抢救无效进入脑死亡状态,她的亲人带着不舍与悲痛,尊重她生前的意愿,同意进行器官捐献,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可以给5位患者带来了新生,而她的遗体,则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的一名“无语良师”。
他们说好,后走的那个一定履行约定
彭晓丹的丈夫周勤龙回忆,2014年在泰国一位亲人去世时捐出了遗体,自己与妻子有过捐献遗体的约定:无论谁先去世,后走的那个要守约同意对方捐出遗体。
当周勤龙忍痛说要为妻子捐赠器官和遗体时,在场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医护人员都为此大爱之举深深感动。
“我们当时还跟家属确认:是不是要保留遗体。彭女士的丈夫却说:‘一切都是空的,化为有用才好’。”自2016年珠海开启器官捐献事业以来,中大五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医师贾英斌曾先后走进200个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家庭,最终完成了40多例器官捐赠,为许多终末期患者带来新生。
“一般要接触4-5个潜在捐献者才有可能完成1例器官捐献。每一次与家属谈话,我们都用真诚和同理心去面对他们,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谈话,尽力而为,即使不成功也没有遗憾,无愧于心。”贾英斌表示,本次与彭晓丹家属的谈话,器官捐献协调员成员抱着同样的心态,而她的家属在第一次谈话时就答应成全彭晓丹捐赠的遗愿,此等大爱之举令在场所有人都震惊、感动。
据悉,彭晓丹的丈夫周勤龙是泰国人,两人在珠海已工作生活了20多年,育有一儿一女。夫妻二人都是慈善机构的志愿者,一直在做志愿服务,新冠疫情期间,彭晓丹运送捐赠医疗物资到中大五院。
生命摆渡人的初心与坚守
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器官捐献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大爱精神,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它有一个衡量指标,即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珠海的器官捐献工作在2016年实现零突破,短短几年已PMP已超过10,远高于全国及广东平均水平。”作为珠海OPO负责人,贾英斌带着团队奔走于珠海各大医疗机构、红十字会等地,宣讲和培训器官捐献理念,致力于让大爱文明传递得更远更深。
据悉,2019年初,中大五院获批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2019年5月,正式获批成立器官获取组织(简称OPO),上线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市民通过医院公众号平台即可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医院建立起了完善的器官捐献体系, 除了OPO组织,还设有专门的器官维护小组,同时,配有专业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与维护器官功能,实现脑死亡判定过程规范化,提高捐献器官的使用率和供体器官质量。
珠海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在中国器官移植管理委员会、珠海市委市政府、省市红十字会和医院的共同推动下,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协调员既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又要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贾英斌说,他们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发现初步符合条件、有可能成为捐献者的人,提前与其家属谈话,为每个捐献者建立档案资料,实现可溯源,并对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对于脑死亡判定则严格执行标准,同时做到器官分配移植数据及时上报和随访,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手术前必须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由专门负责人收集意见,严格规范器官捐献流程。
几年来,贾英斌与同事们无数次奔走在两条生命之间,努力架起生命桥梁,被称为“生命摆渡人”,他坦言:“每次都是对生命和灵魂的洗礼”。通过协调员的艰辛努力,使得移植器官状态维护、器官转运等准备工作得以提前。
“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的人遗忘。”在贾英斌看来,这些大爱捐赠者值得被任何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的人铭记和缅怀,当他们捐出自己的器官,躺在手术台上的一刹那,器械是冰冷的,但是大爱之心是恒温的,这座城市因为有了他们增添了文明的温度。
《羊城派》:生死“器”约:架起生命桥梁,做好“生命摆渡人”
近日,中大五院一名澳门患者成功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作为挽救终末期疾病患者的“最后手段”,器官移植可以帮那些器官衰竭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
肝脏来自50岁的彭女士,彭女士不幸发生意外,全力抢救无效进入脑死亡状态,她的亲人带着不舍与悲痛,尊重她生前的意愿,同意进行器官捐献,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给5位患者带来了新生,而她的遗体,则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的一名“无语良师”。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获悉,自2016年珠海开启器官捐献事业以来,中大五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医师贾英斌曾先后走进200个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家庭,最终完成了40多例器官捐赠,为许多终末期患者带来新生。
“一般要接触4-5个潜在捐献者才有可能完成1例器官捐献。每一次与家属谈话,我们都用真诚和同理心去面对他们,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谈话,尽力而为,即使不成功也没有遗憾,无愧于心。” 贾英斌表示,本次与彭女士家属的谈话,器官捐献协调员成员抱着同样的心态,而她的家属在第一次谈话时就答应成全彭晓丹捐赠的遗愿,此等大爱之举令在场所有人都震惊、感动。
没有捐献,没有移植。“器官捐献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大爱精神,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它有一个衡量指标,即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珠海的器官捐献工作在2016年实现零突破,短短几年已PMP已超过10,远高于全国及广东平均水平。”作为珠海OPO(器官获取组织)负责人,贾英斌带着团队奔走于珠海各大医疗机构、红十字会等地,宣讲和培训器官捐献理念,致力于让大爱文明传递得更远更深。
据悉,2019年初,中大五院获批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2019年5月,正式获批成立器官获取组织,上线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市民通过医院公众号平台即可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医院建立起了完善的器官捐献体系, 除了OPO组织,还设有专门的器官维护小组,同时,配有专业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与维护器官功能,实现脑死亡判定过程规范化,提高捐献器官的使用率和供体器官质量。
珠海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在中国器官移植管理委员会、珠海市委市政府、省市红十字会和医院的共同推动下,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协调员既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又要有很强的奉献精神。”他们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发现初步符合条件、有可能成为捐献者的人,提前与其家属谈话,为每个捐献者建立档案资料,实现可溯源,并对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对于脑死亡判定则严格执行标准,同时做到器官分配移植数据及时上报和随访,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手术前必须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由专门负责人收集意见,严格规范器官捐献流程。
几年来,贾英斌与同事们无数次奔走在两条生命之间,努力架起生命桥梁,被称为“生命摆渡人”,他坦言:“每次都是对生命和灵魂的洗礼。”通过协调员的艰辛努力,使得移植器官状态维护、器官转运等准备工作得以提前。
“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的人遗忘。”在贾英斌看来,这些大爱捐赠者值得被任何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的人铭记和缅怀,当他们捐出自己的器官,躺在手术台上的一刹那,器械是冰冷的,但是大爱之心是恒温的,这座城市因为有了他们增添了文明的温度。
《香山网》 :5个生命因她获新生 生死“器”约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作为挽救终末期疾病患者的“最后手段”,器官移植可以帮那些器官衰竭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3月25日,在中大五院,50余岁的澳门人袁某成功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在此之前,50岁的彭晓彤不幸发生意外,全力抢救无效进入脑死亡状态,她的亲人带着不舍与悲痛,尊重她生前的意愿,同意进行器官捐献,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给5位患者带来了新生,而她的遗体,则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的一名“无语良师”。
他们说好,后走的那个一定履行约定
彭晓彤的丈夫周勤龙回忆,2014年在泰国一位亲人去世时捐出了遗体,自己与妻子有过捐献遗体的约定:无论谁先去世,后走的那个要守约同意对方捐出遗体。
当周勤龙忍痛说要为妻子捐赠器官和遗体时,在场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医护人员都为此大爱之举深深感动。
“我们当时还跟家属确认:是不是要保留遗体。彭女士的丈夫却说:‘一切都是空的,化为有用才好’。” 自2016年珠海开启器官捐献事业以来,中大五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医师贾英斌曾先后走进200个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家庭,最终完成了40多例器官捐赠,为许多终末期患者带来新生。
“一般要接触4-5个潜在捐献者才有可能完成1例器官捐献。每一次与家属谈话,我们都用真诚和同理心去面对他们,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谈话,尽力而为,即使不成功也没有遗憾,无愧于心。” 贾英斌表示,本次与彭晓彤家属的谈话,器官捐献协调员成员抱着同样的心态,而她的家属在第一次谈话时就答应成全彭晓彤捐赠的遗愿,此等大爱之举令在场所有人都震惊、感动。
据悉,彭晓彤的丈夫周勤龙是泰国人,两人在珠海已工作生活了20多年,育有一儿一女。夫妻二人都是慈善机构的志愿者,一直在做志愿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彭晓彤运送捐赠医疗物资到中大五院。
生命摆渡人的初心与坚守
没有捐献,没有移植。“器官捐献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大爱精神,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它有一个衡量指标,即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珠海的器官捐献工作在2016年实现零突破,短短几年已PMP已超过10,远高于全国及广东平均水平。”作为珠海OPO负责人,贾英斌带着团队奔走于珠海各大医疗机构、红十字会等地,宣讲和培训器官捐献理念,致力于让大爱文明传递得更远更深。
据悉,2019年初,中大五院获批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2019年5月,正式获批成立器官获取组织(简称OPO),上线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市民通过医院公众号平台即可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医院建立起了完善的器官捐献体系, 除了OPO组织,还设有专门的器官维护小组,同时,配有专业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与维护器官功能,实现脑死亡判定过程规范化,提高捐献器官的使用率和供体器官质量。
珠海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在中国器官移植管理委员会、珠海市委市政府、省市红十字会和医院的共同推动下,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协调员既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又要有很强的奉献精神。”他们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发现初步符合条件、有可能成为捐献者的人,提前与其家属谈话,为每个捐献者建立档案资料,实现可溯源,并对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对于脑死亡判定则严格执行标准,同时做到器官分配移植数据及时上报和随访,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手术前必须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由专门负责人收集意见,严格规范器官捐献流程。
几年来,贾英斌与同事们无数次奔走在两条生命之间,努力架起生命桥梁,被称为“生命摆渡人”,他坦言:“每次都是对生命和灵魂的洗礼”。通过协调员的艰辛努力,使得移植器官状态维护、器官转运等准备工作得以提前。
“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的人遗忘。”在贾英斌看来,这些大爱捐赠者值得被任何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的人铭记和缅怀,当他们捐出自己的器官,躺在手术台上的一刹那,器械是冰冷的,但是大爱之心是恒温的,这座城市因为有了他们增添了文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