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蒋某4年前检查发现心脏彩超异常,他未感不适,没有治疗,1月前,他活动后气促、四肢乏力、胸闷、腹胀,确诊患上了“心脏瓣膜病”,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功能严重低下,心脏射血分数21%(正常值50%-70%),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88mm (正常值为36-55mm)。
入院后心脏相关检查显示,该患者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脱垂、轻度狭窄并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心脏泵血功能低下,全身供血不足;三尖瓣中度返流,肺动脉高压(重度);不能平卧,卧床休息时心率100-110次/分,若进食心率达120-150次/分(正常值为60-100次/分),心功能IV级(即在安静休息状态下亦有明显症状,体力活动受限)。
该患者病情极重,应该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但他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更别说还要等待十万分之一概率的心脏配型了,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刚教授手术团队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讨论,认为他的病情还可能有其他手术方式,第一是传统开胸换瓣成形手术,手术风险非常高;第二是经心尖微创行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虽然李刚教授成功做了珠中江地区前五例TAVI手术,但因该患者瓣环较大,没有符合的瓣膜,容易导致瓣不稳定,只能进行传统开胸手术。
李刚教授表示,“如未及时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将很快进入失代偿期(失代偿期是指损害的程度导致残留的功能无法满足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生理需要),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再无好转的可能。经过近10天的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在家属的殷切期望下,我们拟定备ECMO置入,拟在全麻下行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成形或置换术及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
心脏瓣膜—心脏重要的“阀门”
如果把心脏比作“水泵”,瓣膜好似“水泵”的“阀门”。正常人的“阀门”开放时,“水”(血)会毫无阻碍地通过;“阀门”关闭,流过的“水”(血)无法倒流回去。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心脏瓣膜开放时血流受阻,即为心脏瓣膜狭窄;在关闭时血液返流,即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李刚教授手术团队为其行全麻下体外循环下主动脉机械瓣置换+二尖瓣直视瓣环成形术+三尖瓣直视成形术+体外心肺辅助装置术(ECMO)+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植入术+心包纵膈引流术,患者术后状态良好,4天后撤除ECMO,6天后转回普通病房,即可下床活动,目前已顺利出院。
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暂时代替心肺功能的体外人工心肺系统,用于心肺衰竭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它能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长达几天、几周、甚至数月,以保护其他脏器因心肺功能的衰竭进一步恶化,让衰竭的心肺脏器休息。
据悉,心脏瓣膜病起病较为隐匿,危害极大,如没有及时治疗,瓣膜将进一步受损,长此以往会引起急性肺水肿、房颤、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患者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心力衰竭而亡。
李刚教授提醒市民,如出现心悸、乏力、呼吸困难、胸痛或有不明原因的咯血、晕厥等症状时,要警惕心脏瓣膜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