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戴上AI眼镜做手术!中大五院成功实施开胸手术
南都讯 带上AI眼镜做手术?近日,珠海中大五院接诊了一位肿瘤患者,需要实施开胸手术。本次手术采用了MR(混合现实)眼镜辅助下行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肿物切除+食管切除术,戴上MR眼镜后,医生可以看到手术台上空悬浮着一个胸腔的三维立体影像,还能将3D影像拖拽到现实空间,进行缩放、旋转、移动、改变透明度等操作。
据了解,10多年前广西人薛某出现了胸痛,但程度较轻,并未引起其重视;2年前,他进食硬质食物时开始出现吞咽困难,他依旧没有重视。今年1月,他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此后,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都出现了吞咽困难,胸痛症状明显加重,因肿瘤较大需要进行开胸手术,且手术难度非常高。
几经辗转他来到了珠海市中大五院,该院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表示,因患者肿瘤紧挨着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会险象环生,肿瘤切除不完全会加速肿瘤细胞转移,相当于引爆“炸弹”,而如果在肿瘤周围扩大切除范围,就很可能影响病灶周围的血管神经。如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曹庆东教授想到了MR技术。
据介绍,以往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在脑海里先建立一个大概的病灶模型,但每位患者的病情、肿瘤大小、位置各不相同,实际解剖结构与想象的有一定出入,手术效果依赖反复的透视和医生对解剖结构的熟识程度,就像“闭卷考试”。MR这种“黑科技”的加入,让医生手术时好像有了“透视眼”,手术区域一览无余,变成了“开卷考试”。
经过充分准备,曹庆东教授手术团队在MR眼镜辅助下行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肿物切除+食管切除术。术中,戴上MR眼镜的曹庆东教授就看到手术台上空悬浮着一个胸腔的三维立体影像,肿瘤位置、大小血管、神经都一清二楚,精准叠加,有如“合体”一般,患者的身体如同透明。不仅如此,医生还能将3D影像拖拽到现实空间,进行缩放、旋转、移动、改变透明度等操作。“看,这就是肿瘤的位置。” 曹庆东教授用手指着说。
《观海融媒》:手术室上演“科幻大片”!珠海医生“透视眼”切除肿瘤
继去年8月27日,中大五院手术室内上演“科幻大片”,医生戴MR眼镜切除肿瘤,做了国内首例“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联合混合现实(MR)影像技术复杂纵隔肿瘤切除术”后,近日,中大五院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再次在MR眼镜助力下,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不用开胸,就成功为患者切除了纵隔上的肿瘤。
患者辗转求医
10多年前,薛先生出现过胸痛的症状,但程度较轻,每次休息后会缓解,因此,他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两年前,他进食硬质食物时,开始出现吞咽困难,他依然没有重视。
今年1月,薛先生体检时,被检查出纵隔占位。因肿瘤较大,症状日益明显,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都出现吞咽困难,胸痛症状明显加重。在多家医院就诊后,薛先生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必须开胸手术,而且手术难度非常高。
半年来,他辗转广西当地和广东多家医院,医生均表示,无论是正中开胸,或者侧开胸入路都难以手术,感到有些绝望的薛先生,一下瘦了20多斤。
随后,在其他医生的建议下,他来到中大五院就诊,向中大五院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求助。
“入院时,因为治疗了半年效果不佳,患者的情绪低落。”曹庆东教授介绍,“我们告诉患者,院方引进了充气式纵隔腔镜,患者不用遭受开胸之苦,通过微创,就能进行治疗。”
然而,因薛先生肿瘤紧挨着血管和神经,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险象环生。如果肿瘤切除不完全,还会加速肿瘤细胞转移,相当于引爆“炸弹”,如果在肿瘤周围扩大切除范围,又很可能影响病灶周围的血管神经。
如何做到完全切除肿瘤,又不扩大切除范围,从而影响周围血管和神经?曹庆东教授再次想到了MR技术。
MR技术为手术做“导航”
曹庆东教授介绍,在以往的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在脑海里先建立一个大概的病灶模型,制定手术方案,但每位患者的病情、肿瘤大小、位置各不相同,实际解剖结构与想象的有一定出入,这时医生就要在手术现场二次“重建模型”。
“这个时候,手术效果依赖反复的透视和医生对解剖结构的熟识程度,就像闭卷考试。”
而MR技术,可将薛先生的CT检查数据可视化。经过充分准备,曹庆东教授手术团队决定在MR眼镜辅助下进行“单孔充气式纵隔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肿物切除+食管切除术”。
手术中,戴上MR眼镜的曹庆东教授,能看到手术台上空悬浮着一个胸腔的三维立体影像,肿瘤位置、大小血管、神经都一清二楚,精准叠加,有如“合体”一般,患者的身体如同透明。
不仅如此,当手术进行中遇到疑难的时候,戴着MR眼镜的曹庆东教授,还可将3D影像拖拽到现实空间,进行缩放、旋转、移动、改变透明度等操作。
“MR技术在手术中有导航的作用,对医生来说,就像闭卷考试变成了开卷考试,手术将变得更安全。”他说。
在MR技术的帮助下,薛先生的手术顺利完成,医生测量肿物大小为102*79*48mm,术中仅出血150ml。手术后一周,薛先生就可以开始进食了,目前已顺利出院。
《香山网》:医生有了“透视眼”!MR技术让手术“闭卷”变“开卷”
10多年前广西人薛某出现了胸痛,但程度较轻,每次休息后会缓解,没有重视;2年前,他进食硬质食物时开始出现吞咽困难,他依旧没有重视。
今年1月,他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此后,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都出现了吞咽困难,胸痛症状明显加重,因肿瘤较大,在多家医院就诊后,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必须开胸手术,而且手术难度非常高。
半年来,他辗转当地和广东多家医院,均表示无论是正中开胸或侧开胸入路都难以手术,这期间他瘦了20多斤。最后,当地的一位胸外科主任建议他到珠海找曹庆东教授。
中大五院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说:“该患者10多年来胸痛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没有重视,但这10年肿瘤一直在长大,他入院时情绪很低落,毕竟治了半年没什么效果,但我给他说是可以手术治疗,一定要把你治好。”
因肿瘤紧挨着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会险象环生,肿瘤切除不完全会加速肿瘤细胞转移,相当于引爆“炸弹”,而如果在肿瘤周围扩大切除范围,就很可能影响病灶周围的血管神经。如何做到既完全切除肿瘤,又不扩大切除范围,影响周围血管和神经?曹庆东教授再一次想到了MR技术。
他表示,以往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在脑海里先建立一个大概的病灶模型,制定手术方案,但每位患者的病情、肿瘤大小、位置各不相同,实际解剖结构与想象的有一定出入,这时医生就要在手术现场二次“重建模型”,手术效果依赖反复的透视和医生对解剖结构的熟识程度,就像“闭卷考试”。MR这种“黑科技”的加入,让医生手术时好像有了“透视眼”,手术区域一览无余,变成了“开卷考试”。
经过充分准备,曹庆东教授手术团队在MR眼镜辅助下行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肿物切除+食管切除术。
术中,戴上MR眼镜的曹庆东教授就看到手术台上空悬浮着一个胸腔的三维立体影像,肿瘤位置、大小血管、神经都一清二楚,精准叠加,有如“合体”一般,患者的身体如同透明。不仅如此,医生还能将3D影像拖拽到现实空间,进行缩放、旋转、移动、改变透明度等操作。“看,这就是肿瘤的位置。” 曹庆东教授用手指着说。
手术顺利完成后,测量肿物大小为102*79*48mm,术中患者仅出血150ml,术后病理提示肿瘤为神经鞘瘤。术后一周患者即开始进食,目前已顺利出院。
曹庆东教授提醒市民,如出现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要尽早就医,及早治疗,但发现了问题不用太焦虑,要与医生共同努力,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