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名称:
放射科负责人:
李绍林科室电话:
2528329电子邮件:
科室无公共邮箱微信公众号:
无科室地址:
医技楼1楼、2楼放射科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珠海市“十四五”期间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及国家卫健委批准的影像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委单位、珠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委单位、珠海市放射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广东省放射诊断医学领域的领军科室。
现拥有高端影像学设备:GE SIGNA Pioneer 3.0T 磁共振、西门子 MAGNETOM Verio 3.0T磁共振、西门子 MAGNETOM Aera 1.5T 磁共振、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GE Revolution螺旋CT、联影 uCT 760 螺旋CT、数字胃肠机、三维断层钼靶乳腺机、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R)机以及数字X线床旁摄影机等,并配置了完善的数字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和自助报告胶片打印系统,实现了数字化诊断及图像管理。
科室使用东软PACS系统,符合DICOM、HL7标准及IHE规范,运用智慧物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管理者、医生及患者需求为中心,提供影像集中存储与调阅、专科诊断工作站、业务流程信息化、智能辅助诊断、临床系统交互、绩效管理、质控管理等服务,辅助医生实现精准诊断、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升科室管理水平。
科室常规开展冠脉CT、CT仿真内窥镜、器官或肿瘤灌注评价、MRI多模态功能成像。获批并临床使用的新技术: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MRI)、磁共振MAGIC定量技术评估乳腺病变、数字化乳腺3D断层X线摄影(DBT)技术、腹主动脉钙化评分及治疗等。
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部省级6项,市级及院校级项目8项,教改项目6项。发表专业论著102篇,其中SCI 58篇,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4篇。主编/副主编专著6部,参编教材10部。2021年参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理论授课。2020年作为主要科室参与本科公选课《现代医学影像》理论授课;参与完成慕课《透视人体奥秘—现代医学影像学》制作并2020年8月26日在学银在线平台正式上线;2021年荣获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于2002年在原珠海市医疗中心医学影像中心(1993年6月8日开诊)的基础上创立,在各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放射科同仁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一流的的医学影像诊治中心。科室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放射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医师29人,技师32人,护士9人;博士学位10人(含在读2人),硕士19人;正高级职称2人(分别是李绍林教授、洪国斌主任医师),副高级职称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分别是李绍林教授、洪国斌主任医师、张亚琴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现任放射科主任李绍林教授,放射科副主任洪国斌主任医师和张亚琴副主任医师,技师长秦培鑫主管技师和陈晓君主管技师,护士长钟利平主管护师。
学科带头人单鸿教授为医院现任院长,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介入放射学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并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南粤百杰等称号。
现任放射科主任李绍林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华放射学分会骨关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骨肌学组组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影像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放射科现有6个亚专业组,分别为: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学组、呼吸及心血管循环学组、乳腺学组、中枢神经系统学组、头颈五官学组、骨关节和运动医学学组,对于疑难疾病的影像诊断特别是在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以临床带教研,以教研促临床,近几年依托强大的科研与技术实力支撑,科室学科建设成果斐然。教学方面,近两年为省内培育了优秀的培训生20余人,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中屡获佳绩。科室设置了全面系统完善的规培生学习课程,每月定期举办教学活动,教学小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6-12次。并为规培生提供充足的工作岗位及科研机会,导师-学员实行一对一管理,全程跟踪管理住培学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学员撰写论文和综述,指导科研工作,指导和培训学员通过医师资格考试。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将继续秉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抓机遇,立足实际,聚焦问题,不断深化改革,紧抓医疗技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为港珠澳大湾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