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山大学世纪华诞,进一步推动区域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5月27日,我院举办了凤凰国际医学论坛暨中山大学世纪华诞医学前沿大讲堂(第一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受邀出席并作专题讲座。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交流部主任、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潘胡丹,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我院院长林天歆,党委书记苗伟等院领导,相关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师生代表等现场参加了会议。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医务人员等线上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院陈明远副院长主持。
林天歆院长讲话
会上,林天歆院长对刘良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近年来,中大五院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如组建中医肿瘤科,“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和重点学科”,以不断促进中西医相互协同、融合发展。刘良院士是中医药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希望,通过与刘良院士团队在经典名方筛选应用、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中医人才培养、中医药联合科技攻关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院士团队在医学科技创新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共同探索新的技术成果和应用,不断提高区域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良院士作专题报告
现场,刘良院士作《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原研药物开发及其应用潜力》专题讲座。他通过中医药在人类医学史上的多个“第一”和中药创制新药的成功范例,系统阐述了传承创新传统中医药学的重大意义、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中药及其方剂开发在小分子药物领域的广阔前景。同时,刘良院士从恶性肿瘤防治的棘手临床问题出发,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攻克恶性肿瘤的四大前沿领域,即调整肿瘤微环境与免疫代谢、调整氧化应激与克服吉非替尼耐药、调整肠道微生态与增强免疫治疗和靶向KRAS基因突变开发原研抗癌药,并结合其团队取得的科研进展逐一讲解了科学问题的发现和攻克难题的路径方法。
他指出,中医药学是发展我国原创医药产业的重要资源,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科技影响世界的重要载体,中医学的文化与医学哲学思想、辨证论治理论、中药复方多靶点整合调节的治疗模式将会对未来医学产生重大影响。他强调,基于中西两种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以及中医药的长期临床经验和疗效,中西医结合将在防治恶性肿瘤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在制定新诊疗方案、新药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建立以多元生命组学、多元质谱分析、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创新前沿技术,即“三合一技术”,是开辟中医药科技创新新赛道的强大动力引擎。他希望,有志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医生,可以通过“西学中二”等方式,加强中医药学力教育,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将自身专业与中医药相结合,潜心探索研究,努力推出更多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防治恶性肿瘤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讲座结束后,刘良院士与现场师生员工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中医肿瘤科曾奇主任汇报科室发展情况
刘良院士提出宝贵意见
随后,刘良院士听取了中医肿瘤科曾奇主任对科室发展概况的汇报后,对3年来中医肿瘤科工作开展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医院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出了宝贵意见。
苗伟书记讲话
苗伟书记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医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正如历史上的道家、佛家与儒家文化,虽各具特色,但最终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哲学体系。中西医虽源自不同文化背景,但都为了救治疾病、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相信通过互相学习、交流,中医与西医定能找到融合之路。他鼓励青年医生,无论专攻哪一领域,都要保持对中医的浓厚兴趣,积极探索中西医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陈明远副院长主持会议
刘良院士简介
刘良,教授、医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融合创新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医药研究专家
主要从事中医诊疗风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及抗关节炎新药研发。学术成绩色括:创创建了风湿病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新技术和分子诊断新方法,显著提高了我国中西医风湿病诊断水平;成功研制首个作用于前列腺素E2终极合成酶-1(mPGES-1)的风湿病新药-正清风痛宁,是唯一被纳入国家医保和基本药物双目录的风湿病中药单体化合物新药,填补了抗关节炎药物领域的国内外空白;建立了风湿病研究新方法,开拓中医药治疗新路径,推动了我国风湿病学科发展。
承担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 计划和攀登计划)院等政府机构资助的研究项目50 多项,在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逾300篇,包括Nature 和 Science增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Annu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总影响因子逾1500,以第一发明人获国际专利授权43项。获得各种奖励及荣誉称号19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其他部(省)级一等和二等奖 5 项。主编或参与编写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 18 部。先后获得首届国家创新争先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澳门特区政府荣誉奖状、第九届树兰医学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