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人称“波子哥”,以幽默风趣、坦率大胆、直言不讳著称。他10余年来写了数千篇博客,访问量超过千万。2009年开通新浪微博,至今数量已近1.7万条,粉丝约有360万。廖新波把医改比喻成大海行舟,说自己是“永不靠岸的水手”。
分级诊疗带来更多的合理性
波子哥认为,如果不进行深化改革,中国的卫生费用以2014年价格为基准,将从2015年的3.531万亿上升至2035年的15.805万亿,分阶段预测的年均增长8.4%。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5.55%上升至2035年的9%以上。
中国应该控制成本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把住院服务的增速降下来,提高门诊服务的利用水平——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信任医院以外的其他医疗机构。节省下来的支出可以用来构建“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节省的支出远多于构建新体系所需的资金。
分级诊疗由谁来决定?
他说,中国的三级医疗制度行政准入森严。技术准入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医院等级评审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基层医疗机构等级低,技术开展不了,药品不全,病人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疗机构想留住病人“有心无力”;同一个医生在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价值不同,医生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疗机构想留住医生也是“有心无力”。而在美国看病的过程其实是由病人的保险形式所决定的。
美国保险形式很多,较为广泛的有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和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HMO要求保险人选择家庭医生,转诊需要家庭医生认可和推荐,保险人就诊需要在保险覆盖网络内进行。
PPO不需要规定家庭医生,转诊不需要家庭医生推荐,但是需要保险公司同意;保险人可以跳出保险覆盖网络就诊看其他医生,但是这样的自费费用会很高。在美国,不论选择何种保险,基本上每个有医疗保险的病人都有一个家庭医生。
分级诊疗不是医院、医生分级
波子哥称,只有中国,医生之间、医院之间有等级之分,把医院服务分级是守旧的等级观念。
美国的医院不分等级,而且能力均衡,服务建立在医疗规范化操作和医生的规范化培养之上。
同一种病在社区小医院的处理结果与大医院的相似,病人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赶着去大医院。比如:同一个肺炎的病人,进入一般社区医院和到高大上的哈佛医院,他们之间的诊断检查用药和住院时间等几乎都是一样的。
分级诊疗制度转不动的三大问题及原因
传统诊疗观念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首先,传统就医观念下,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其次,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对一些普通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盲目就医”,“小题大做”,常见病、多发病到大医院就诊。再次,财政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医院被推向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
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水平低,难以“取信于民” 。首先,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病情稍重患者即转大医院治疗。其次,规范化医师培训工作落实不够。医生工作量加大,无暇顾及培训或进修,影响了县、乡级医院医 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分级诊疗的机制尚未形成。首先,尚无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行分级诊疗指导性意见和实施办法,没有形成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转诊有序的分级诊疗机制。其次,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管理的信息平台。再次,医保、农医保的报销机制没有从政策层面引导分级诊疗。目前,医保、农医保患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档次还拉不够大。
支付制度决定分级诊疗的成效
两把解锁钥匙。人事制度上,取消行政等级、取消人事编制、福利社会化、职称制度改革使医疗与科研分类管理。支付制度上,医院服务、医生服务、检查检验服务、药品服务分账支付;鼓励社区与门诊治疗。
三个行政解禁。解除医疗技术按医院等级准入,让技术跟医生走,机构按标准建设;解除基本药物按机构使用;解除医生价值因医院等级定价。
互联网能为分级诊疗带来什么
如果同在互联网思维下,卫计委或医院+互联网,总比互联网+实体实在和易接受。互联网+线上“做不下去”时就想转向线下实体,这本身就不是互联网思维。所以,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加,而是链接与融合,最后达到整合与改变。
“网路全科”医生制度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网络全科医生制度是市场经济、网络经济下一个多赢的组织实现形式——医生赢,市民赢,政府赢。通过法律规范,行为监督,运用大数据对每个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进行管理,实现多赢;能够合理分诊分流病人,减少看病的盲目性,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医保、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有评判标准,所以说网络全科医生没有法律障碍,只有观念障碍。
医生工作室:无法律障碍的分级诊疗
从法律角度来讲,医生多点执业已颁布了规范性文件。医生多点执业要想更顺利,首先要大刀阔斧地修改《医师法》,创立新的法制法规。
廖新波说,无论在哪国,都不能脱离医生的劳动价值去谈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过去的政府定价行为,实际上是将医生、护士的劳动力价值降低了。
他认为,医生在工作室多点执业,是一种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的行为。医生工作室的定位是多元化的,可以高端,也可以是低端惠民的;可以是营利性,也可以是非营利性,这主要取决于医生的价值取向。
波子哥语录:
分级诊疗是一个好东西,不是伪命题!国外一直以来都在推行着,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就实行不起来,甚至导致居民、医生如此多的微词与抵抗呢?关键就是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推动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甚至两者是对抗的。
只有建立医生品牌,患者才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医生才能找到合适的患者。
“基层医疗服务低,怎么能够承受如此沉重的医疗服务呢?”这个判断是错的!根源在于医生根本没有流动。不要埋怨我们基层医生,我们大医院所有医生都来自基层,来自农村。我们有什么理由埋怨人家?
为期一天的培训,还有来自华润医疗集团的信息部高级总监孙小东、医疗人力资源总监于晓亮、战略与运营部高级经理张沁先后与大家分享了《现代医院信息化实践分享》、《薪酬绩效优化方案设计》和《医院6S管理体系建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