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联)自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冠状动脉造影就一直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目前,一种不需要腺苷等血管扩张药物即能检测血管内压力的新技术——瞬时无波型比率(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简称iFR)能提供和压力导丝检测的FFR相类似的冠脉内压力测量方法开始在珠海中大五院运用到临床。
传统认识需植入约4枚支架才能“完全”开通血管
近日,70岁的患者陈某因胸痛反复发作到中大五院心血管介入科就诊。他长期吸烟、血糖和血脂一直高,且未接受规律治疗,根据胸痛特点及心电图表现,接诊医生初步判断该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心绞痛。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狭窄90%,回旋支狭窄60%,右冠脉狭窄70%-80%,中间动脉狭窄80%。” 中大五院介入医学中心心血管介入科陈剑主任告诉记者,基于传统认识,目前国内很多老百姓甚至非专科医生都认为要在狭窄程度超过70%以上的病变处植入支架。中大五院介入医学中心心血管介入科陈剑主任表示,如此一来,该患者可能需植入约4枚支架,才能完全开通血管,从而达到所谓“完全性血运重建”。
使用新技术一枚支架完全缓解患者胸痛
中大五院心血管介入科冠心病治疗团队这次却“不走寻常路”,讨论后决定应用目前国际先进的非药物依赖性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指标:瞬时无波形比值(iFR)来评估患者的冠脉病变导致缺血情况,并根据结果来决定哪个病变部位需要介入干预。
根据iFR检测结果,陈剑手术团队仅在该患者的前降支植入一枚支架就完成了“完全性功能性血运重建”,术后患者胸痛完全缓解。
数月之前,中大五院心血管介入科引进了最新的冠脉有创功能学评估方法iFR,较FFR省去了使用血管扩张剂这一步,简化了手术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降低了近9成。
据记者了解,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使用FFR/iFR指导介入治疗占比达到10%甚至达到20%,代表着更准确的介入治疗水平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