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己的专业做了器官捐献协调员,后悔吗?”面对这样的提问,贾英斌说,没有后悔过。正因为我曾是移植医生,才能更专业地与各方沟通;也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的工作角色转变,才更加让我深刻地理解“让生命延续”的真正意义。
在死亡与新生之间,器官捐献协调员是“摆渡人”。从2016年珠海开启器官捐献事业以来,中大五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主任贾英斌曾先后走进约200个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家庭,最终完成了40例器官捐赠,为许多终末期患者带来新生。
当我们为捐献的大爱心生敬佩之时,当我们为重获新生心生喜悦之时,别忘记这群为生命奔走的人,是他们的努力为更多家庭迎来了新希望。
“愿意捐献是因为爱与信任”
去年10月完成的一例器官捐献,让贾英斌感动了很久。10余岁的涛涛(化名)在生日那天,和一群朋友玩捉迷藏不幸从高楼坠下,送往医院时情况已非常不好。贾英斌得知这个消息后,前往病房,并没有第一时间向涛涛的父母说任何关于捐献的话。
“太难过了,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那种巨大的悲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去,贾英斌都静静地听着涛涛父亲诉说后悔、难过和悲伤,他不多言只是安慰。
在一次次抢救未果之下,涛涛的家人逐渐从伤痛中接受了这个事实。贾英斌才向他们提及“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什么?”涛涛爸爸对此还并不了解。在贾英斌真诚的言语中,他接受这种方式,让涛涛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在这个世界上延续。令贾英斌感动的是,在同意捐献之后,涛涛爸爸还做通了涛涛爷爷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并一一在捐献书上签字。
在这之后,涛涛爸爸和贾英斌说,“我认同捐献理念的同时,也正是因为信任你,才愿意这么做。”这句话让贾英斌感动了许久。“我们尽力奔走,但不会强求。用真诚和同理心去理解他们,即使最终失败了,也无愧于心。”贾英斌说。
“他们病情有没有好转?”
从目前捐献成功率来看,一般要接触4-5个潜在捐献者才有可能完成1例器官捐献。自2016年以来,贾英斌相继接触近200潜在捐献者家庭,常常需要独自面对几位、十几位患者家属,令他感动的是: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包容和理解,无论他们是婉言拒绝,还是接受了他宣讲的器官捐献理念。
更令他动容的是,事后捐献者家属常常会问到他的问题是“医生,接受移植的那个人病情好转了吗?”虽然涉及器官移植伦理问题,贾英斌不能告知他们的具体信息,但他会了解病情然后告诉对方,“已经出了重症监护室,目前恢复得挺好的。”
这份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大爱和温暖,成为贾英斌将器官捐献当作事业来推进的重要原因。贾英斌回忆几年前他刚接手这个工作时,有同行提醒长期从事这份工作可能会影响他的情绪。当时他并不认同,“如果真是这样那一定是心理素质不好。”
几年过后,当他回想起这些话,他发现自己真的会因为这些家庭的悲痛而悲伤。“但是,正因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坚定要将器官捐献事业做得更好,让更多患者获得新生的机会。”贾英斌说。
希望更多人能够接受器官捐献理念
2019年初,在器官捐献事业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医院获批器官移植资质;2019年5月,中大五院正式获批成立器官获取组织(简称OPO)。珠海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在许多如同贾英斌一样不懈努力的人的共同推动下,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贾英斌的办公室里,脑死亡判定管理、人体器官移植伦理、脑死亡检测等一系列与器官移植相关的20多本文件,整齐地排列在书柜中。如今,他成为珠海OPO负责人,带着5个人的团队奔走于珠海各大医疗机构、红十字会等地,宣讲和培训器官捐献理念,让这份文明传递得更远、更深。
“随着器官移植事业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此重获新生。我们也希望通过宣讲器官捐献的理念,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份事业当中,让大爱捐赠、慈悲救人的精神得到弘扬。”
贾英斌说,珠海近年来的器官捐献数量一直在递增,目前珠海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已达到10,远远高于广东6.5以及全国4.6的水平,“这是文明珠海最好的衡量指标,也成为珠海一张暖心的名片。”
去年5月,中大五院上线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市民通过医院公众号平台即可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贾英斌也在那时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在他看来,行胜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