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历来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021年,学校组织了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24名教师获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奖,72名教师获教师教学竞赛奖。我们推出“教学竞赛奖”系列,展示获奖教师风采,发挥示范作用。
李晓剑,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获中山大学第十五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时光荏苒,回忆依旧清晰,在我还是一名实习医生时,附属医院每一位带教老师对我的教诲还历历在目,诲尔谆谆,绝非听我藐藐,对我这些年的临床工作与学习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和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同样重要。看到一批批“长大成人”的学生,昂首走进临床工作,为病患排忧解难,也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因此,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生,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
首次参加中山大学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难免忐忑,学校和医院对此次比赛很重视,我得到了医院教学科老师们以及外科主任曹庆东教授,副主任汤育新教授及多个临床科室同事、领导的帮助,向我指出病例讨论框架中的不足,以及如何优化讨论引导方式等。
通过前期的筹划准备,不辱使命,获得了各附属医院评委的肯定。同时在本次大赛中,也汲取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第一,病例的选择,教案的编写,讨论内容的延伸以及扩展;第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结合实际,建立临床思维,解决临床问题,但需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第三、树立医德医风,以病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第四、发现不足,包括自身教学工作上的不足及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给予教师临床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生活指引方向。
首先,病例讨论是教学工作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种传授形式,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病例很重要,教学大纲中对胸外科专业疾病要求较少,且所需要掌握疾病的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案并不复杂。如何从中找出需讨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必要的相应扩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案编写过程中,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如何更新老旧的临床知识,如何将基础医学应用到临床医学中,是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重要内容。
其次,病例讨论不同于“大课”或“小讲课”,应以临床病例出发,通过对该病例的疾病诊断与治疗选择,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扮演的角色更多地是要指引同学们的方向,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其中包含了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解释分析临床病例中所发现的问题,合理运用批判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及合理的质疑。那么,学生为何要学习质疑?哈佛医学院院长Sydney Burwell曾对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十年内,你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有一半会证明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我们不知道哪一半是错的。”众所周知,在很多疾病的病因以及病理生理方面,现有的临床知识仍不能完美的解释。医学飞速发展,就我们目前医学专业教材而言,已经存在在同一疾病上面学科观点不统一等多重问题。临床工作中,曾经的许多手术方式已经废弃,临床“常规”亦变得“不常规”。医学事业中,还有很多需要他们去研究去解决的事情。所以,合理的批判性思维在医学生教育上,尤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将书本上“死”的知识,变为“活”的意识形态,从容面对未来的临床工作以及科学研究。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医德医风更为重要。牢固树立生命第一,患者至上的人道精神。要坚守职业理想,恪守职业准则。以关爱之心,维护伤病员合法权益。要维护职业尊严,坚持廉洁行医,自觉做到公平公正使用医疗资源,勇于负责,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执行艰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实际行动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希望同志们继续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钻研医术,弘扬医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因此作为医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病人的最大利益,这需要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也是教师需要传递给学生的重要内容。
▲带领实习同学参加病例讨论大赛
通过病例讨论,让学生们发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是否存在知识盲区,补足欠缺。另外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发现医学知识以及教学方式不足,从而加强自身的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正所谓教学相长,取得荣誉是对个人工作肯定的表现,但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坚持的是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更多医学人才。同时讨论后的关键环节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是否将教案中内容完整体现在讨论之中,目的是否达到,如何改进优化,《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后有所思,教后有所感,才能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及医院为我们搭建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从比赛中汲取经验。我们今天的付出,在未来的日子必将开花结果,即使你不曾看见,他也一定在某个角落绽放。
--- 中大教务部 ---
供稿:李晓剑
编辑:吴丰泰
初审:肖美霞
审核: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