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点亮你的生命色彩”(Share Your Colours)。
什么是罕见病?
《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指出,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被定义为罕见病。
罕见病通常为慢性、进行性,病情严重且很可能伴随终生,如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随年龄的增长出现四肢肌肉无力,最终丧失独立行走的能力;卟啉病,皮肤晒太阳会发痒、水肿甚至糜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全身肌肉逐渐萎缩直到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而这些只是罕见病的冰山一角。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2年2月,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我国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
90%的罕见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2018年,我国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名录》,共包含了121种罕见病,其中80%为遗传性疾病,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就是其中之一。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张力低、肌萎缩等,严重的肌无力症状会产生如肺炎、营养不良、骨骼畸形行动障碍和精神社会性问题等各种并发症。根据起病年龄、病情进展速度、肌无力严重程度及存活时间可将SMA分为4型。
Ⅰ型(婴儿期)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出生后6个月内即出现进行性、对称性四肢无力,最大运动能力不能达到独坐,呼吸肌无力突出,多数患儿在2岁以内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Ⅱ型(中间型)
患者多在生后6-18个月起病,最大运动能力可达到独坐,但不能独站或独走,多数可活到成年期。
Ⅲ型(少年型)
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患者能独坐或独走,部分独走时间延迟。随年龄增长出现缓慢加重的肌无力,生存基本不受影响,可选择轮椅或者行走,为轻型,常可存活至成人期。
Ⅳ型(成人型)
患者通常在30岁或更晚期发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能独坐和独走,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不影响寿命。
2021年,用于治疗SMA的特效药经国家医保局的砍价,价格从70万元/针降至3.3万元/针,并纳入了医保报销。
但你知道吗?在全球已知的罕见病中,至少90%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很多已有的罕见病药品因药品研发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价格也极其昂贵。因此,预防罕见病患儿的出生,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至关重要。
改变从产前筛查与诊断开始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产前诊断中心可常规开展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筛查在内的多种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
●SMA基因检测;
●单基因遗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155种疾病);
●脆X综合征基因检测;
●耳聋基因检测;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
●流产物、胎儿组织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分析;
●外周血及产前标本(绒毛、羊水、脐血)染色体微阵列(CMA)分析;
●外周血及产前标本(绒毛、羊水、脐血)全外显子组测序;
●外周血及产前标本(绒毛、羊水、脐血)染色体变异、CNVs及单基因病家系验证;
●外周血及产前标本(绒毛、羊水、脐血)特定基因位点测序;
●外周血、产前标本(绒毛、羊水、脐血)及流产绒毛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中心苏兆娟主任提醒,罕见病种类较多,很难进行全面筛检,目前的产前遗传筛查主要针对较常见的遗传性罕见病。各位孕妈要遵医嘱完成产前筛查与诊断,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文章链接:
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xQ7VQR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