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射科博士生导师张亚琴教授及分子影像中心马寒教授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BMJ》上发表了题为《Case review: Computed tomography of COVID-19》病例回顾性分析论文,对新冠病毒早期影像学表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据了解,《BMJ》是国际顶级四大医学期刊之一。
据张亚琴介绍,该篇文章分享了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新冠肺炎典型的影像学诊断模式。新冠肺炎在我国通常将CT检查作为确诊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在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前即可在CT上显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该诊断模式的确立对于鉴别新冠肺炎和其他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如何诊断新冠肺炎、影像学检查对新冠肺炎诊断的价值以及如何对新冠肺炎做出鉴别诊断这三个热点问题,给出了清晰的回答。同时,文章中也客观评价了CT检查在新冠肺炎的确诊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H1N1流感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其他冠状病毒肺炎如SARS、MERS中也可出现与新冠病毒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张亚琴说。
据悉,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为珠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张亚琴作为该院一名放射科医生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积极投身于一线抗疫工作中。她告诉记者,除了完成日常的影像诊断工作,她也时刻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的最新进展,收集整理中大五院的新冠肺炎病例,分析整理影像学表现,总结出影像学诊断模式,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全科的年轻医生积极学习新冠肺炎诊疗内容,积极把该院抗疫诊治经验同世界医生分享,为珠海的市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据了解,张亚琴医师从事影像诊断临床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16余年,在腹部、胸部、神经系统等疑难疾病影像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SNA通讯会员、ER会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特约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