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珠海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时代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榜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2019-2020年度“珠海市战疫一线先进青年””卢吴柱的别样青春故事。
2020年春节,对于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大五院)超声科医生卢吴柱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新年。
就在新年前,父亲未能抗争多年的旧疾而离世。卢吴柱本想在春节假期多陪陪伤心的母亲。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作为一名医者,抗击疫情责无旁贷。
卢吴柱在科室微信群里第一个发出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坚毅心声。大年初一,接到新冠患者超声诊疗需求后,他辞别母亲,将未满一岁的幼儿留在老家,带着同在医院上班的妻子连夜驾车400多公里赶回医院,坚定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主动请缨临床操作 降低团队感染风险
就在卢吴柱回医院的第二天,一位重症的新冠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呼吸机无法继续支持生命。中大五院专家组连夜讨论,果断决定启动ECMO治疗程序,并在当晚10点通知ECMO团队入舱为病人上机。这是患者最后的希望。
但是,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的操作对象是一位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患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穿刺血管会有血液接触,风险性大。
卢吴柱主动提出ECMO的静脉穿刺由他来操作,有超声引导,保证做到一步穿刺到位,避免多次穿刺或误穿动脉引发血肿等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上机,从而尽可能缩短团队在舱的时间,降低受感染的风险。
即使身穿笨重的防护服加上3层手套给手术增加了很大难度,但卢吴柱左手持超声探头引导,右手持穿刺针进行股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放导丝,置入导管,超声评估导置位置,所有操作均是一次性完成。
“流量正常、氧合正常,活化凝血时间(ACT)在可控范围……”静脉引出的暗红色血经氧合器转化为鲜红的血液,由动脉流回患者体内,显示ECMO成功转机。团队在30分钟内完成了手术,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多篇新冠肺炎影像学研究工作见刊
时间来到4月19日,卢吴柱小心翼翼地摘掉护目镜和防护服,里面的隔离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虽感身心俱疲,但稍作休息后,他又开始在电脑旁回顾记录当天每一个病例的超声表现和心得体会。这是他进入隔离病区的第九十天。
在隔离病房内,医生全副武装,根本无法使用听诊器,因此更加依赖超声可视化的优势。而此次新冠病毒引起的肺间质炎症、肺水肿、肺实变等一系列病变,超声具有相对其他影像学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无辐射、可重复实时动态观察病情。
从医多年的卢吴柱对重症超声有着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真将疫情期间的临床观察加以记录和分析。截至目前,在中大五院苏中振副院长的指导下,卢吴柱将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已有多篇新冠肺炎影像学研究工作见刊。
其中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超声医学首位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Ultrasound》(影响因子IF:4.61),指出床旁超声在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无创性评估、动态观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彰显了超声在抗疫实战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这为国内国际科学高效地做好疫情防控、筛查诊断和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青春不在年华,而在奋斗当中。”在“白衣”超声战士卢吴柱看来,奋斗与奉献是青年人的应有之义,愿新时代的青年都能练就过硬本领,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让自己的青春在为人民的奋斗中焕发出绚丽灿烂的光彩,“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