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与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援助工作有序开展,大医名家纷纷走进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他们心怀大医济世之心,用自己的奔波与付出,加速实现老百姓“小病不奔波、大病不出城”的梦想,给当地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大医悬壶,情系百姓。近日,中大五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徐景勃来到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开展援助工作。4月23日是徐景勃来到民大附院的第五天,记者初见徐景勃时,他正带领医生和护士查房,时而耐心地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病情,时而和医生护士交流探讨,一副紧张忙碌的样子,完全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
迄今,徐景勃已有二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可谓是血液病行业的“先行者”。说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徐景勃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沉浸在每一个亲身经历过的案例中,他有很多老朋友,都是曾经跟随他多年的患者,徐景勃介绍说:"我曾治愈的很多患者,挽救生命时是感动的,多年过去了,他们还会像亲人或者朋友一样时常关心问候自己,这是自己最大的荣誉。
谈话中,徐景勃告诉记者:自己从事多年的血液病研究与治疗,掌握积累了一些较好的诊疗经验,此次来民大附院之前,自己也是做了很多“功课”,才肩负起责任和使命来到了这里。说到医疗援助,徐景勃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说:“援助就是在互补中共同提升诊疗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更多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在来之前的“功课”中,徐景勃便早早熟知了民大附院的现状,民大附院本身具有的一些特色科室和诊疗技术也是他想要借鉴和学习的,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一方面是借鉴学习,另一方面是想在民大附院培养打造出一个特色的血液病科,自己最终是要回去的,但在援助的这段时间,倾力筑造一个“血液病”新家,长期持续为当地百姓服务,这是自己的最大愿望。
谈及实现“愿望”的困难,徐景勃表示,刚到民大附院,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院领导,民大附院的领导们也是极力的支持和赞成,所以他没有后顾之忧。他说:“我以往带过许多学生和新人,自己有育新经验,我有信心和勇气能够培养出一批年轻的血液病诊治新秀,成为民大附院血液病科这个‘新家’的中坚力量。”至于硬件配套等方面的困难,徐景勃说,在来之前他已经了解到民大附院新的医院大楼也即将投入使用,投入后,民大附院也会迅速朝着晋级三甲医院方向前进,他要在此埋下坚实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让更多群众受益。在简短的采访中,从他娓娓动听的讲述里,一幅悬壶济世、誉满杏林的温暖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谈及感受,徐景勃感慨道:“初到此地,首先是院里的人文关怀,让自己深受感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院领导都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自己很快也和热情淳朴的同事们融成了‘一家人’;其次就是良好的医疗环境,患者们都很质朴,带着无助和期待而来,医生们以医者的仁爱与关怀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让每位患者均得到有效而满意的治疗,能在这里工作是幸运的,尽己所能,更好地体现医者价值……”。
择医为业,终生守职。他远道而来,将医者大爱倾注在民大附院,他用精湛的医术、坚韧的信念和向上的力量,助推着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百姓提供更优良的医疗健康服务。